当前位置: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白瓷的历史

时间:2023-07-21来源:博客 作者:玲儿浏览:
白瓷虽然在北朝时期已开始出现,但真正烧制成功应当在隋代。1959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发掘队在河南安阳发掘了一座隋开皇十五年〖595年〗的张盛墓,发现了一批白瓷,这些白瓷虽然还带有若干青瓷的特征,但较之北齐武平六年(575年)范粹墓出土的白瓷要好得多。胎釉
<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32854.html' target='_blank'>普洱<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100997.html' target='_blank'>茶</a></u></a></u>
 
  白瓷虽然在北朝时期已开始出现,但真正烧制成功应当在隋代。1959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发掘队在河南安阳发掘了一座隋开皇十五年〖595年〗的张盛墓,发现了一批白瓷,这些白瓷虽然还带有若干青瓷的特征,但较之北齐武平六年(575年)范粹墓出土的白瓷要好得多。胎釉中的含铁量减少,烧成温度有所提高,施釉技术也有改进,增加了器物的白度与坚硬度。瓷器的造型较前大为丰富,可以看出器物成型工艺有显著的提高。晚于张盛墓13年的西安郊区隋大业四年(608年)李静训墓出土的瓷器中,有青瓷,也有白瓷。白瓷胎质洁白,釉面光润,胎釉巳经完全看不到白中闪黄或白中泛青的痕迹,无可怀疑地应称作白瓷。这批白瓷中以龙柄双连瓶和龙柄鸡头为最精。双连瓶的造型奇特,制作精致,龙柄鸡头壶是魏晋南北朝以来青瓷的传统器形,但却换上了白色的新装。西安郭家滩隋大业六年墓出土的白瓷瓶,姬威墓出土白瓷盖罐更是隋代白瓷的成功佳作。如果以北齐武平六年(575年)的范粹墓出土的初期白瓷为起始,到隋大业四年(608年)的李静训墓为止,仅仅经历了33年的时间,白瓷就迅速地烧成功了。隋代白瓷的烧成为唐代白瓷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82年5月,在内邱与临城交界处的贾村,发现了隋代白瓷窑址一处,该窑烧制的白瓷,既有灰白色胎上用化妆土的白瓷,也有洁白瓷胎不上化妆土、非常精致的白瓷两种。烧制的碗均为深腹、直壁、平底,与北方隋墓出土的白瓷碗相同。隋代白瓷窑址在唐代邢窑范围内发现,证明在邢窑唐代白瓷尚未出现以前,白瓷在这一地区已经发展起来。贾村隋代白瓷窑的发现,不仅填补了隋代白瓷窑的空白,证明隋代烧成功了白瓷,而对研究北方唐邢窑白瓷发展过程,提供了重要资料。
 
  早期白瓷发展到了隋代,如果把它作为烧成期的话,那么从唐代开始就应当进人了它的发展时期。隋代白瓷突破了传统青瓷的格调,为唐代白瓷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唐代白瓷较之隋代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改变了以青瓷为主导的发展方向。唐代烧白瓷的窑址,尽管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迄70年代尚未发现,但北方邢窑白瓷不仅在当时已成为风靡一时的"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名瓷,而且在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广大地区,还陆续出现了烧制白瓷的瓷窑。因此,白瓷的生产在北方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标志着我国瓷器进人了青瓷、白瓷并肩齐名的新阶段。唐代瓷器生产的成就,与邢窑的出现以及北方白瓷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邢窑在隋代已烧制白瓷,并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这是唐代邢窑白瓷高度发展的重要原因。它与其它白瓷窑不同,如河南的巩县窑等,在烧白瓷以前都是烧青瓷的。因此,邢窑是北方最先烧成功白瓷,并把它提高到"白如雪"的发展水平的重要瓷窑。故称其为北方白瓷的代表。
 
  河北内丘县城关与临城县贾村隋代白瓷窑烧制的白瓷基本相似,同属于一个系统。烧制的直口深形平底碗与北方隋代墓葬中出土的碗相同。唐代著名的邢窑就是在隋代内丘与临城烧造白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邢窑白瓷胎质细腻洁白,制作精细,陆羽在《茶经》中形容它"类银"、"类雪",是非常恰当的。随着邢窑白瓷的烧造,在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区,都陆续出现了烧制白瓷的瓷窑。白瓷在北方地区普遍生产,标志着我,进人了一个白瓷生产发展的新阶段。
 
  隋代,白瓷虽已烧制成功,但青瓷仍居主导地位。至唐代,由于邢窑白瓷生产的发展,才出现了白瓷与青瓷齐头并进的趋势。人们对于"类银"的白瓷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茶经》中"或以邢州处越州上"一语,即反映了这一点。从考古资料看,湖南、浙江等地的唐代墓中,均出土了不少北方白瓷。湖南与浙江在唐代都是青瓷的重要产地,尤其是盛产越窑青瓷的浙江临安的唐墓中也出土了大量白瓷,这说明在北方白瓷生产发展起来以后,受到上层封建官僚的重视,他们向北方瓷窑定货,并把白瓷运到了南方。
 
  唐代北方白瓷窑,除著名的邢窑与定窑外,还有一些白瓷窑也有很大发展,如河南的巩县窑、密县窑,山西的平定窑与浑源窑等,这样在北方就形成了以邢窑为代表的白瓷系统,在南方则有以越窑为代表的青瓷系统,一青一白两大瓷窑系统并驾齐驱,于是就有"南青北白"之说。唐代这种"南青北白"的瓷器生产格局,一直延续到五代时期。后来由于江西景德镇开始烧制白瓷才打破了这个"南青北白"的生产格局。
 
  唐代白瓷以邢窑器最为有名,上引唐李氧《国史补》说"内邱白瓷瓯……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可见其生产规模之大,影响之远。
 
  50年代以来唐墓里出土了不少白瓷,尤其陕西、河南、河北出土的白瓷更多,其中有些白瓷可能属于邻近瓷窑的产品。一些精致的白瓷,如邢台唐墓出土的白瓷碗,河南安阳薛家庄唐墓出土的白瓷碗和盏托等,与祁村窑烧制的器物在造型、釉色以及玉璧形底碗中心施釉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特别是盏托的制作精工,在其它白瓷窑中还未发现,可见它们应是祁村窑的制品。西安唐大明宫遗址出土有带"盈"字款的碗底残片,与内邱城关邢窑遗址出土者相同,应为邢窑的制品。
 
  现经河北省邯郸文物鉴定研究所初步测定结果来看,它的白度大约在70度以上。
 
  邢窑白瓷胎的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钛与同时代的其它白瓷相比显然是偏低的,这就决定了它的胎釉的烧结度与白度均要超过一般白瓷。
 
  由此证明,邢窑典型的"类银"、"类雪"白瓷,胎质坚硬,釉色洁白与《茶经》记载吻合。采用优质原料制作精致,造型规整。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普洱茶  普洱  工艺  原料  茶经  制作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中国历史上的八大“茶痴”
中国历史上的八大“茶痴”
浅谈临沧熟茶的黑历史与未来的
浅谈临沧熟茶的黑历史与未来的
普洱老茶热的出现,是历史的偶
普洱老茶热的出现,是历史的偶
中国饮茶历史五千年,却不是最
中国饮茶历史五千年,却不是最
下关甲级沱茶哪个比较好?详解
下关甲级沱茶哪个比较好?详解
后起之秀:勐海茶区八大普洱茶
后起之秀:勐海茶区八大普洱茶
普洱茶十大知名品牌礼巡:从勐
普洱茶十大知名品牌礼巡:从勐
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在中
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在中
宋聘号、福元昌、同庆号、陈云
宋聘号、福元昌、同庆号、陈云
历史上那些值得珍藏的普洱老茶
历史上那些值得珍藏的普洱老茶
老茶简体云青饼的历史和口感介
老茶简体云青饼的历史和口感介
走进百年下关历史,盘点国营下
走进百年下关历史,盘点国营下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