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与其他瓷器一样,由陶器演变而来,是对陶器的继承和延续。根据考古发现和对现存古钧瓷的研究,古代钧瓷的器型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日用生活器皿类器型,另一类为陈设类器型。有的专家认为,以碗、盘、碟、炉、鼎等民间日常用器为主的俗称民钧。与此对应的,是以花盆、洗、尊、瓶等为主的造型,俗称官钧。官钧瓷器,造型大雅,窑变美妙,被认为钧瓷中的珍品。流传于世的官钧瓷器十分稀少,主要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哈佛大学赛克勒美术馆等处。世界范围内公私收藏的官钧瓷器仅有百余件,弥足珍贵。
钧瓷的名称,往往依器型而定。所以,历代的钧瓷生产都十分重视器型的塑造,并因此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考古学家和鉴赏家也往往把器型作为钧瓷断代的重要依据之一。具体来讲,唐代钧瓷的器型多为实用类器皿,如碗、盆、盘、罐、坛、注子、瓶、炉等器具。除此之外,也有极少数装饰品,如腰鼓形的拍鼓。这表明唐钧的器型已从实用向装饰、审美方面发展。唐代瓷器的造型大多丰润、浑厚、庄重、素穆,故以庄重古朴著称。
到了宋代,钧瓷得到朝廷的重视,始设官窑烧造。宋代钧瓷线条流畅、质朴端庄、趣味高雅、自然天成。相比唐朝的钧瓷造型,其更具文化气息,式样也更加丰富。传世的除生活器皿类器型外,还有花盆、盆托、鼓钉洗、出戟尊、奁、瓶等陈设类器型。仅花盆,其式样就有海棠式、葵花式、莲花式、渣斗式、仰钟式、正方式等多种。
据史书记载,靖康之变后,宋室南迁,官钧窑停烧,钧瓷一时受挫。金、元时钧瓷得以复烧。此时,各地争相仿制钧瓷,曾经风靡一时。这一时期的钧瓷器型主要为日常生活用瓷,陈设瓷较少。突出的器型有龙首八角把杯、胆瓶及折沿盘等。元代钧瓷的造型多为瓶、碗、盘、钵、炉、罐、鼎、枕等,注重于应用瓷器,鲜见盆、奁、洗、尊等陈设品。其造型虽类似宋钧,但由于少数民族粗犷豪放的文化背景,所以普遍显得硕大、粗犷,并形成了粗犷、豪放、狂野、繁复的个性。
有的专家认为,明、清时期,制瓷中心南移,北方诸名窑衰退,钧窑也基本停烧。但也有专家对此不予苟同,甚至以现存钧瓷中明、清钧瓷较多为例予以反驳。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上卷》中提到钧窑时,称“此窑唯种蒲盆底佳甚”。说明从明代开始,钧窑已经被文人士大夫看重,钧瓷成为庭院、书房中的贵重陈设器被普遍使用。专家对现存的钧瓷进行研究后发现,明朝钧瓷的造型模仿宋钧,除花盆外,还有琮式瓶、玉壶春瓶、高脚盘、荷叶盖罐、荷叶大盘、鼓钉洗等。
清朝时,钧瓷曾经得到较大发展,品质也有很大提升。钧瓷的器型既有生活器皿类,也有陈设类;造型既有仿制,也有一些创新。但从存世的官钧瓷看,花盆居多。清宫旧藏的20余件官钧瓷中,花盆占了大半,且式样众多,有海棠式、葵花式、菱花式、长方形、圆形、六方形等。可见在清代宫廷之中,钧窑花盆也是颇得皇帝喜爱的陈设器。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28件官钧瓷,花盆及盆托19件、洗6件、尊3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