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茶好人生,喜好喝茶的人,一致认为能够喝上一口好茶汤,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的满足感还要丰盈许多。8日紫砂展前,记者提前拜访了前来参展的宜兴紫砂工艺师,请他们给省会茶友们普及一些茶水与紫砂之间不被熟知的知识。
黄龙山原矿天青泥
专家评述:清朝常用之泥料,矿量极少,现在已不易开采,在市场成品更是稀有。其色泽呈青灰色,內含多种矿石颗粒,包浆温润、质感特殊,俗称“鯊鱼皮”,是非常难得的泥矿。成品壶双气孔结构明显,特殊双重气孔结构,其传温快、保温性強,利于泡茶时保持水的温度,直接影响泡茶的色香味,古朴稳重,古意盎然,泡茶好喝,评价好。
烧制工艺:窑温约1200-1250度, 收缩比约12%。
优质黄龙山原矿底槽青
烧制工艺:窑温约1200度,收缩比约11%。
优质黄龙山原矿朱泥
专家评述:朱红微嫣具绵密柔滑之砂感,水色温润度中等。热水冲淋立展娇嫩鲜红特色,壶身游移紫光遽现,神秘迷人风韵令爱壶人神醉。冲茗之茶汤明亮活泼、快意果决、易展扬香而聚甘柔甜。本原矿由于泥性较重,故较不易成砂,需采自嫩泥矿中较坚硬的部分 (年代较久,且成陶后色调较红,古称“石骨”),再经繁复全手工的炼制程序后,始能成陶!
烧制工艺:窑温约1065——1100度,收缩比23%。
原矿极品老紫泥
出镜人物:钱海霞,国家级助理工艺美术师,练就多面的全手工制壶技艺,尤擅传统器型的创作,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专家评述:为江苏宜兴黄龙山矿脉所开挖出来的紫砂原矿提练而成,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结构疏松,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气孔对流较好。日久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教材。
烧制工艺:窑温约1150度,收缩比约11%。
优质黄龙山原矿本山绿泥
出镜人物:范晓丽,国家级工艺美术师,曾受到汪寅仙、曹婉芬等多位大师指点,现师承于吴培林大师。
专家评述:本山绿泥,所制壶品质感朴拙,砂质细腻而富有颗粒美感。壶品色泽米黄泛青,泡养后逐步转为温润的亮色,包浆感好而易于泡养,发幽然青光。产于黄龙山矿脉,是紫砂泥中的夹脂,故有“泥中泥”之称。产量不多,泥质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较低。原矿色泽为青灰泛绿,成片岩状或粉末状,以手拿之即会沾染上原矿粉末颜色。
烧制工艺:窑温约1160度,收缩比约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