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八和瓷厂的“柯售良”送我一只品鉴杯,是淡雅的汝瓷风格。看到他们在广州把八和杯子的开片养成美丽的冰纹,我也很想要那种古朴沧桑感。但夺人之爱不太好启齿,再说那都是各自口中之物,混用总不好。怎么办?
心中窃生一计:下班时,我将八和杯泡在剩茶中,心想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夜以继日的速成,或许可以收获古旧的效果!
但几天下来,杯子光洁如初,还跟小男生发育前的嘴唇一样干净。
令人泄气的是,如此这般几天下来,八和杯还是油盐不进!识相的我只好放弃了速成的试验。
但心中“邪念”已生。
不久在茶展上遇到两只造型不错的汝瓷茶杯,几十元一只也不贵,就买下来。回到家心里就又泛起了别人瓷杯上茶色冰纹的美丽画面,忍不住又偷偷做起实验——用茶水把这两只新的汝瓷杯子浸泡好,上班去了。晚上回到家,发现不抱希望的奇迹出现了——那两只杯子已经将茶水的颜色浸入了开片的冰纹中,我不放心,赶紧用清水洗洗再看:试验成功了!
经过三天的浸泡,这两只汝瓷杯已经从小男生变成了老帅哥!
但不知怎么,心里觉得不对劲儿:为什么同为汝瓷风格,同为一只杯子,茶水对它的效果就如此不同呢?
我赶紧到八和瓷杯微信朋友圈中求证:请他们发上自己已经养出模样的杯子的照片,一问时间:大家说至少要用半年、一年的,有的已经用四年了。
那一刻我突然好像明白了!再把八和杯和那两只汝瓷杯拿到手上细细掂量,发现质感和分量显然是不一样的。八和杯沉甸甸的,另两个轻飘飘的……
我这个文科生物理化学知识有点可怜,但我还想来解读一下:表面看杯子是一样的,但瓷土的质量和密度不同,它们对液体的渗透与反渗透的能力就不同。显然瓷质好的就重,就不容易被茶水浸入;听群里说,杯子的密致度跟烧制时温度有关,窑高的瓷杯更密致,开片呈现的时间也不同;如果表面的釉也有差别,茶水面前,一试便知了。
心里明白了这些的时候,那两只貌似古朴的家伙反而透着浮躁和虚伪,简直映照出我心底的那些杂念来。
我这些杂念是不是可以用一个字概括呢?装!有时候装嫩,有时装沧桑,总之都是装。
不想慢慢养出一把壶一只杯,就想用捷径速成来装;不想老老实实习茶积累,就扯一套茶人服来,把自己装成已经入列的茶人;再往大处讲,茶界不乏这样的企业——不想辛辛苦苦挣钱,过去靠政商礼品和福利茶采购,现在靠装神弄鬼糊弄别人掏人腰包。总之不想老老实实做市场;这种心态对待产品,能好吗?不想慢慢等待时间的味道,就用人工技术来加速发酵装所谓的“老茶”……
尤其看到别人风来猪上天,自己心旌摇荡,如何保持的住呀!
有一个狠人说:你装一辈子就不是装了。一辈子的虚情假意,兴许就是爱情;一辈子的酸文加醋,像我这样,兴许就成风格了。
不过要装就认真地装,不许偷懒!
我的亲呐,你说我要装还是不要装呢?
我把不偷懒的八和杯留在身边,作为一个提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