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以茶可行道”。唐代陆羽在《茶经》中,精心设计了适于烹茶、品饮的二十四器。在古人看来,喝茶从来不只是享用茶叶的过程,更包含着一定的礼仪程式,用器的过程,正是一套精神享受的过程,以达“清醇恬静、自然澹泊”的神韵。 饮茶作为一种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茶、陶瓷在中国人漫长的文化发展中相辅相成,衍生出许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茶具。《孟子·告子上》说“食、色,性也”。为满足这种需求而产生的设计,是与每一个时代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相适应的,因此茶具的设计,自古就与生活密不可分。
饮茶法从煮茶、点茶到泡茶,一千多年来,每一次饮茶方式的改变,都是对新茶具的一次呼唤。唐代出土于长沙窑的各种水注,宋代建阳窑的黑釉盏,都与同时期的饮茶方式相适应。到了明代,人们的饮茶方式由点茶改为冲泡茶叶,由此茶壶便出现了。陶瓷茶壶泡茶既保持了茶叶的真味和香味,又不易散热,尤其是用精致的体积较小的紫砂壶泡茶,“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来紫砂开始制成壶,名家辈出,500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世上有“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的美谈。
中国历代茶具折射历代思想文化变迁。如宋代茶具,处处体现了理学的影响,连器具亦不例外,如烘茶的焙笼叫“韦鸿胪”。自汉以来,鸿胪司掌朝廷礼仪,茶笼以此为名,连擦拭器具的手巾都起了个高雅的官衔,叫做“司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