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桶壶古朴大方、典雅素淡的面目与风格向世人展示其迷人的魅力。其简练的造型,顺畅的线条,精巧的块面,融合艺与日用为一体,获得海内外客商的青睐,并吸引众多的制壶名家、好手参加到制作紫砂洋桶壶的行列中,各显其能,各展其艺。俞国良、汪宝根、储铭、顾景舟、何道洪等艺人,无不为紫砂洋桶壶的流行和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然而,在众多的传统壶型中,为何唯独“洋桶”冠以“洋”字呢?
据史籍记载,光绪七年至十六年(1881-1890),国内外兴起紫砂收藏热,宜兴紫砂大幅增产。紫砂产品除满足国内需要外,还远销日本、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英国、法国、秘鲁、智利、意大利、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为适应外销的需要,宜兴紫砂业界经营者跟紫砂艺人想方设法迎合海外客商的需要,创制各式各样的新款茶壶,供外商订货收购。独钮洋桶即是为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客商看中订购,并正式定名为“独钮洋桶”。
据宜兴工商界前辈鲍增泽、华荫堂先生介绍:独钮洋桶茶壶首先为宜兴蜀山清末最大的茶壶店号“锦堂发记”所雇用的紫砂艺人创制,创制成功后,由“锦堂发记”老板至南洋同泰国、马来西亚等客商最先订货。初期用紫泥或红泥生产,后应泰国客商的要求,适合当地的民间风俗习惯,采用段泥材质,制成后运至泰国,经加工打磨,表面磨光,流部、钮部、口沿部、肩部、脚圈部均用铜片或金皮片包裹嵌装饰。独钮洋桶销南洋最早,销泰国最多。
洋桶壶从一开始就是为外国人创制的,故而得名。这与当时人们的习惯称呼有关,比如“南洋”、“北洋”、“东洋”、“西洋”,又称外国进口来的酒、火柴、糖等为“洋酒”、“洋火”、“洋糖”······
其实,在洋桶家族中,除了独钮洋桶,还有牛盖洋桶、平盖洋桶等。独钮洋桶主要用于外销;而牛盖洋桶、平盖洋桶用于内销,不打磨抛光,不镶铜饰边,以素面裸胎体现紫砂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