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人给这煮茶煮水的炉子起了个极其文雅的名字“苦节君子”,就是在泥炉的四周,用竹编装饰。竹与茶,是世间清物,历代嗜茶的文人,对竹都有种特殊的感情。竹子中空有节,其性坚韧,虽弯不折,柳宗元曾作诗《苦竹桥》。
最有名的竹茶炉,当数无锡惠山听松庵的竹炉, 高僧性海,请湖州竹工编制,做成天圆地方的型状,高不过一尺,外用竹编,内以陶土,炉心装铜栅,上罩铜垫圈,炉口护以铜套。后性海邀画家王绂为其做画《竹炉煮茶图》,同时又请大学士王达撰写《竹炉记》,惹得明清两代文人,纷至沓来惠山听松庵,留下大量诗词书画作品。
乾隆下江南,也曾参拜过惠山寺,专门让皇家的造办处仿制惠山竹茶炉,至今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内。
潮汕枫溪的红泥小火炉,配以砂铫煮茶,亦是美事。因砂铫有透气不透水的特性,尤其是在红泥炉里,燃烧橄榄碳煮水,明显的软绵甘甜。
风致精巧的竹炉,不仅是茶席中的重要元素,更显文人情趣和文化蕴涵。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