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茶器品鉴第三重:悟其精神

时间:2023-08-17来源: 茶文化 作者:李启彰浏览:
茶器品鉴的三重境界: 懂其外形;品其个性;悟其精神 在前两篇为大家做了简单的解读, 今天分享最后一重:悟其精神。 《逍遥游》中,庄子对惠施说: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
<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32854.html' target='_blank'>普洱<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100997.html' target='_blank'>茶</a></u></a></u>
茶器品鉴的三重境界:
懂其外形;品其个性;悟其精神
在前两篇为大家做了简单的解读,
今天分享最后一重:悟其精神。
《逍遥游》中,庄子对惠施说:“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意旨为:庄子对惠子说,你有棵觉得没有用的大树,为何不栽种在什么都没有、无边无际的地方,好像旁边什么干扰都没有,累的时候便悠游自在地睡卧在它下面呢?它不会受到斧头砍伐,也没有东西来毁损它,没有用处,又算甚么困苦呢?
当代茶器的美学意识,起始于实用性与美感,停泊于个性与自我追求,终止于精神性与修为。
 
我们解构了大自然的奥秘与陶职人修为间的关联,而当陶职人的修为与大自然的金、木、水、火、土合而为一时,陶职人还有什么可以追求的吗? 
一件茶器的初始是建基在实用性上,因茶为主体而茶器为载体的主从关系中,茶器本当服务于饮者,但是,经过陶职人的成长将其人生攀爬的轨迹缓缓注入作品的过程中,饮者同样在共鸣的纬度上与陶职人彼此互相寻觅知音。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位成熟的陶职人,将人生焠炼的精采透过五行的面向融入作品,然而茶器的终极会是什么呢?
 
物我两忘的茶器创作 
(日本明治时期的黄濑户烧片口(食器),以《庄周梦蝶》为创作题材。蝴蝶的一虚一实 ,一内一外;器内釉面的下虚上实;下方刻意裸露土胎的五处写意随笔「虚」,与上方蝴蝶「实」的对应。(何健收藏))
 
有一次与一位陶职人交流,我问他茶碗并非我们日常习惯饮用的器皿,为什么做了这么多茶碗?
陶职人笑笑说,可能是希望大家不要用,摆在柜子上看看就好了。
望着陶职人工作室的架上满满精神性具足的茶碗作品,想起庄子在《齐物论》中说“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到底是庄周梦到蝴蝶,还是蝴蝶梦到庄周?
 
一件器物如果能引人入胜,使人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这样的茶器便有机会上升到“无何有之乡”的层次。
有位陶作家问我,什么是“物我两忘”?
一次在台北国家戏剧院看云门舞集的表演,舞者以轻盈的肢体借由自空中垂荡的吊绳与舞群的配合,飞跃在人、景、物之上,恍恍惚惚如同梦境的声光幻影,我一时之间被拉入场景,恰似成为舞台的主角,进出在虚与实的大戏之中,忘记了自己是台下的观众。
 
当你在赏器之时,望着器物出神。
在你的神进入到茶器的神而与器物合而为一之际,到底是你是茶器,还是茶器就是你?物在那里?你在那里?
在茶器透过水与茶叶交融的片刻,天地间日精月华的能量便自茶叶释放至茶器。
茶器的精神性如果已臻大自然的境界,让一款没有受到化学污染的茶叶能与之互相辉映,那这杯茶是否最终被啜饮,就并不那么重要了。
 
端起的当下,饮者已入茶器 
(视一件花器,感受它的肌理纹路,如同岩壁湖泊,又似冰封火山口,如果投入的是春夏秋冬应景花材,稍微发挥想象力后恰似延伸出了自然界的四季景观,让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无何有之乡”既非“有”也非“无”,而是在于“有”与“无”之间。
日本加贺市有一间“无何有”温泉旅馆,正是以庄子“无何有之乡”的无为思想为设计概念而建造的旅店。
建筑师将枫树、山茶树、松树等和式庭园景观,与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自然景致结合,引入庭院的自然采光,穿过日式纸门后让室内变得温暖柔和。
 
这家清幽的旅馆刻意规避了有声音的娱乐设备,让旅人能够静静地感受着“空”的本质。
一眼看上去毫无用处的东西,却正因为它的“空”能承载最富想象力的内涵。
所以身为常客的日本知名设计师原研哉有段这样的叙述:“每当我去住宿时,常常一整天都不外出,只是好好享受着『什么都没有』的时间与空间的质感。”
一件“无何有”的茶器,可能在端起它的当下,饮者已融入了茶器的内里,而直接与茶叶进行沟通,所以当下便已满载了茶质的内蕴与茶气的饱足感。
 
如同庄子《天下论》中所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一件花器延伸出了自然界的花草树林,让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的大地景观;
一只茶碗承载了宋代以来的文化源流,让人犹如接受了朝代更迭的历史洗礼;
一把细述明清所传承茶器的创新,让人置身于现代同时缅怀过去与开创新局的精神意涵。
这样的美,从器物出发,还原了一整个属于陶职人与宇宙交融的世界。
这样的美,它升华到了精神层次,不停留在“物”的表象与饮者对话。
简而言之,如果当饮者碰触到一只茶碗,并完成了“心物一元”,也就是身心一体,心物合一,心与物没有分别时,接触一只茶碗就好比等同于体验了饮毕了一碗茶汤的感动,茶器的“无何有之乡”便已臻完善。
 
问题来了
关于茶器之美的品鉴,多年以来的心得体会全都集结在了《茶器之美》一书中。 这本书从眼、耳、鼻、舌、身的五感展开,解构了器物的实用性与美感;再以春、夏、秋、冬的四季观点,分析了器物的个性与自我追求;最终以金、木、水、火、土的五行解读了器物的精神性与修为。
其实人们什么都没有,所拥有的是感知这个世界的眼、耳、鼻、舌、身、意,与所有因为因缘聚合而产生的体验机会。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普洱茶  普洱  茶树  收藏  为何  茶叶  茶壶  历史  茶汤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毛尖茶的正确冲泡方式让其更鲜
毛尖茶的正确冲泡方式让其更鲜
关于茶叶加盟店茶品经营的二三
关于茶叶加盟店茶品经营的二三
一家茶叶连锁店持续盈利的关键
一家茶叶连锁店持续盈利的关键
普洱茶中的美发大师——坝糯藤
普洱茶中的美发大师——坝糯藤
什么是普洱茶的二水、三水茶和
什么是普洱茶的二水、三水茶和
2700年世界野生茶王所在地与世
2700年世界野生茶王所在地与世
湖北第一名茶采花毛尖你知道到
湖北第一名茶采花毛尖你知道到
蒙古锅茶与蒙古族饮茶习俗
蒙古锅茶与蒙古族饮茶习俗
茶不用太贵适合最好
茶不用太贵适合最好
云南寻普洱茶之昔归
云南寻普洱茶之昔归
云南寻普洱茶之冰岛老寨
云南寻普洱茶之冰岛老寨
云南寻普洱茶之老班章
云南寻普洱茶之老班章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