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福建地区,就有几十处大大小小的窑口仿烧建盏,形成了以建窑为中心、闽江流域为主体的黑釉瓷生产体系。
市面上流通交易的宋代黑釉茶盏,除了水吉建窑的产品之外,也会有其他窑口的仿品。因此我们在第十问推出建窑系主要窑口与水吉建窑产品的辨别方法。
宋元时期福建的黑釉茶盏产区大致可以分为三处:
一、闽北区
古时候的陶瓷烧制,需要临近水源,三处区域的划分也与河流紧密相关。
闽北区指的就是闽江上游三大支流经过的流域。这三大支流分别是建溪、富屯溪、沙溪,其中建溪又以南浦溪、崇阳溪、松溪合流而成。水吉建窑所在地就濒临南浦溪。
这一区域仿烧建窑黑釉茶盏的窑址,在南平多数县市和三明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其中主要窑口有南平茶洋窑和武夷山遇林亭窑。
茶洋窑的产品特征
茶洋窑位于南平市东南约25公里的太平镇茶洋村,临近闽江中上游的北岸,距离水吉建窑遗址不到90公里。其烧瓷规模较大,延续时间长,产品种类也多。
主要烧制的产品有黑釉、青釉、青白瓷,此外还兼烧白地黑花和绿釉等品种。其中黑釉系的茶盏主要仿造建窑的束口盏和敛口盏,年代多为南宋到元代。
1.造型特点
茶洋窑黑釉盏的造型在仿建盏的基础上,有形成自己的特点。
浅腹的敛口盏,在茶洋窑窑址中出土较多,形体偏矮,具有明显的个性,
而茶洋窑的束口盏,束口部分的曲折不甚明显,斜腹,盏心稍下凹。腹部弧度与建窑束口盏有些不同。尺寸有小型和中型茶洋窑黑釉盏的修足也有自身特色。圈足矮,一般不甚规整,挖足较浅。部分产品仅仅略作浅凹,接近实心足底。
茶洋窑的多数中型束口盏,盏腹外壁的底部,会切削成齐直台面,与圈足呈直角相连,俗称“平肩”。平肩是茶洋窑黑釉茶盏的重要特征。
日本收藏的宋元时期传世珍品黑釉茶碗中,有一类被称为“灰被天目”,早期被日方认为是水吉建窑的产品,但疑点较多。后经过研究,中日学者达成共识,认为灰被天目应属于茶洋窑的产品。这只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灰被天目。其胎色灰,施黑褐色薄釉,外盏壁下部泛黄色薄釉,盏腹与足底交界处具有明显的“平肩”特征,挖足较浅,属于茶洋窑的典型器。
2.胎釉特点
茶洋窑黑釉盏胎体多呈灰白或灰色,胎骨细腻紧密,也有部分灰胎、灰黑胎,胎骨显得粗松,有些产品胎体内层有裂隙或砂眼。总体来说含铁量比建盏低。
施釉方面,延续了建盏的露胎风格,不过施釉线一般不齐。釉层相对建盏较薄,部分产品有聚釉现象,偶见釉滴珠。盏腹外壁上部厚釉、下部薄釉的情况则较常见。
釉色有黑、酱黑、酱褐等,有些会带兔毫纹。兔毫的形态、底釉色泽一般较容易与建窑兔毫盏区分。茶洋窑的兔毫通常较细,且底色多偏紫。
此外,还有部分茶洋窑黑釉盏在口沿处施一圈浅淡的灰白釉,日本称这类茶碗为白覆轮,国内也引用这个说法为俗称。茶洋窑中的「白覆轮」一般圈足较规整,胎色较白。
综上所述,茶洋窑的典型特征,在器型、修足、胎质、釉色斑纹上都有体现。鉴定茶盏产地为茶洋窑,以及分辨茶洋窑与水吉建窑的茶盏,都可以参考以上特征。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