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壶友都会有这样的疑问,用同一种原矿泥料做出来的壶,但是壶的表面所表现出来的质感都是不相同的,有的质感明显一些,有的就光润一些,这到底是什么问题呢?有的人通通归结于明针功夫的高低,其实不尽然如此,那么颗粒感、颗粒效果及形成原因是什么呢?
颗粒感
指的是紫砂壶成品壶表有颗粒凸出的现象。颗粒效果,指的是壶看起来有凸出的颗粒。颗粒感是视觉和触觉都可感知的颗粒效果,颗粒效果是视觉有颗粒、但触摸起来没有颗粒,实则是不同颜色颗粒导致的视觉错觉。
紫砂泥是矿料磨粉加水制成的,紫砂坯是紫砂泥制成的,紫砂壶是坯干燥后进窑烧结制成的。磨粉时,矿料中较软的物质多以小颗粒存在,较硬的物质多以大颗粒存在。紫砂壶经过去除水分的干燥收缩和烧制收缩后,由于不同硬度的物质收缩不同,收缩小的颗粒就突兀出来,收缩大的颗粒就相形凹了下去,这是颗粒感形成的道理。
紫砂可以简单理解为黏土和石英结合物构成的,黏土较软,石英则较硬,所以,黏土和石英团结物在矿料中的构成比例,决定了成品的颗粒感强弱。
我们在市面上看到的紫砂壶不仅造型各异并且色彩丰富,有的壶表面质感也不一样。造成紫砂壶表面质感的差异的原因有许多,总结下来有以下几点:
泥料陈腐
紫砂泥料的陈腐时间越长,制成的壶表面质感就越温润,好比酒是陈的香一个道理。壶表光泽内敛、温而不燥、而且易于泡养。
陈腐的目的性很明确:水分充分渗透,分布均匀,促使泥料中的有机物腐烂提高可塑性,使一部分可溶性盐溶解于水中,被冲洗掉,使泥料更纯,促进泥料的充分破裂,使泥料松散而均匀,使烧成后的效果更好,陈腐期长的泥,用起来,壶的变化快。
泥料的陈腐期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越久越好,但在制壶前需重新回炼一下。陈腐期久的泥料色泽相对于陈腐期短的泥料要温润,可塑性要高一点。感觉没有那么硬。陈腐期短的泥制好的壶无水色,较难看。陈腐期长的有水色,较好看,经过泡养,温润凝重,不作任何加工,入手便光润古雅。
砂粒目数
玩壶的朋友经常说起目数, 目数其实就是指的泥料的粗细。一般来说,60目以下的算是粗的,反之则为细的。目数越大,泥料也就越细。反之,泥料的颗粒感就会很强烈。 目数在60目以下的砂料做壶,壶壁上会有很多凹凸感、颗粒感。透气性好点!但是目数越小,颗粒感越强,烧制的时候容易跳砂,鼓泡、容易烧坏。目数越大,泥料越细腻,越光滑。比较好养。但是欠缺紫砂颗粒感!
常用的泥料目数一般在40-60目,目数越高的壶颗粒感越不明显,给人细腻秀气的感觉。目越低的壶颗粒感越强烈,有种粗犷豪放的气质。各种目数呈现出的味道,取决于个人的喜好。
明针功夫
明针功夫,是指用光滑的器具(主要是塑料板、牛角片)在成型生坯表面进行刮压处理的工艺。明针的作用,影响的不仅仅是壶的做工是否精良,对壶的烧制效果以及成品的泡养效果都会产生明显影响。无论从艺术性的角度还是从实用性的角度,明针的作用都是显而易见的。
明针效果,不仅仅是把砂壶表面压平刮整,也会使较细的颗粒(俗称浆)溢上表面。因为较细的颗粒受热面积大,蕴藏空气少,热传导性能较好,所以吃温好,这样,同样的窑温,明针工艺到位的砂壶烧结的程度就高。烧结到位,不仅砂壶的颜色周正,而且坯体强度高(不易破碎),气孔率3-5%,紫砂透气不透水的特性也才能充分展现出来。
窑温差别
窑温高,温度均匀,则表面玻相度高,表面显得更有光泽,更有质感;反之看上去就会干燥粗糙些。
一把好的紫砂壶,不仅要有美观的造型最主要是要有好的泥料。陈腐时间越久的泥料所制的紫砂壶越好,原矿料纯度越高壶质越细腻。要选一把好壶我们还是要学习很多的知识去辨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