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在我看来,紫砂是一种指尖艺术的传承。然而紫砂工艺与技术水平是日积月累的经验,紫砂艺术是文化学识在作品上的综合反映,一张劳动人事部门所发的技术职称并不能全部代表其艺术水平,从协会、学会等民间组织所买来的职称更是一种欺骗消费者的不法行为。
好的紫砂与差的紫砂作品,很多的时候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为什么这样呢?紫砂的泥好不好表现在壶色泽与光泽上,型好不好,表现在壶的外形上。很多壶友买壶的时候,第一眼就是看对不对眼,当谈到价格方面才是看壶的做工细腻程度,触感,落款等方面。
指的是紫砂壶的材质。在制作紫砂壶的过程中,泥料是最主要的因素,是决定一把紫砂壶品味的重要标尺。制作紫砂壶的泥料,有很多种,主要分为三大类:紫泥、红泥、绿泥,这三大类中又分为很多小类。常见的有底槽青、清水泥、段泥、朱泥、大红袍之类等等。泥色应不俗艳,砂粒隐现,质不滑腻。保味、不馊、冷热急变(朱泥大红袍壶除外,由于泥性致密度高)等特性,由泥质决定。千万不要以职称为选壶标准
泥料的辨识
看色:纯正紫砂的颜色,应具有玉石般的韵味,不论其自身是紫色、黄色还是红色,其光质像上了油一样,越养越润,色泽自然。
抚摸:紫砂手感润滑、舒坦、自然,虽有颗粒但仍很圆润。用传统手工加工碾磨的砂粉,其手感和机器加工出来的砂粉手感也是不同的。
指壶的造型。时髦易淘汰,传统易流传。涤嚣、明志、脱俗,更需古拙韵味的造型。
紫砂壶造型千姿百态,方非一式,圆无一相,可说是一座壶艺造型的艺术宝库。紫砂壶的造型,造型有造型的神态,紫砂壶形制取裁确定以后,以工艺艺术的手法表现神态,其中一个是采用写实的手法来表现,一个是以变化的方法来处理。写实则力求形象逼真,变化经艺术手法的处置表现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以浓郁的回味,或给人有动与静的感受。
另外,一个造型还有一个造型的气度,作品的气度,亦包含着作者个性的表现和作者风格的体现、气质的体现,有的壶造型清秀飘逸,有的古朴敦厚,有的轻快明朗,有的粗犷简雅,有的对造型气度的欣赏干脆拟人化,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朴讷如仁人,飘逸如神仙子,廉洁如高士,脱尘如衲子。纵观造型的型、气,构成造型美,往往给人以先入为主的选择。
在鉴赏时,壶的流、把、钮、盖、颈、肩、腹、足,应形态端正,比例协调,点、线、面转折流畅。细节方面都要处理得干净,给人一种清晰,不拖泥带水的感觉。出水要考虑到水压,出水时顺不顺畅、是否有力,端拿壶把倒水时是否顺手,这都需要考虑的。行话中常提到的讲究壶的“神韵”,即从壶的比例审美中得到体现。
印章,自古就在中国人的头脑中具有权威性。面对一把紫砂壶,“谁做的”似乎成了必问和必答题。紫砂壶,不仅在底、盖、把上钤印,有的除底、盖、把外,还有边款、内封与跋印等细节安排。款印,多有金石味,也是一种篆刻文化的体现。
当然,大部分消费者在对紫砂艺术没有深入解的情况下,职称,作为价格参考要素(20%),至少可以判断这个作者的大致从业经历与年限。记住,我们买的是壶,不是买壶底的名字。对于实用器来说几百到一两千的紫砂壶已经很好了。
一句话,一切以壶为准,好话说三遍,看壶 看壶 看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