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次注明容易被误解的两点:1、半手工壶不是机制壶、手拉坯壶。2、半手工壶和化工壶是两个概念,没有必然关联。
定义
1、半手工:半手工壶同样含有手工的成分在里面
(二) 身筒用手工来完成,其它用模具制作;
(三) 整把壶都借助模具成型。
因此半手工壶也可称为模具壶。
很多壶友担心半手工壶可以利用模具进行无限量的复制,其实无需担心,半手工壶同样含有作者的思想在里面,并且也存在不可复制性。如顾景洲的许多壶同样借助了模具,顾老用模具在于用得好,用得巧,就如当年顾老制作的洋桶,让当代的工艺师甚至是高级工艺师使用顾老的模具来制作此壶都无法达到他的效果。还有些 壶,特别是花货不靠模具是无法制作的。
关于鉴别
比如有人说在壶内壁上盖章来区别全手工和半手工,这种方法并不可靠,半手工也可以进行盖章的。接头也是一样,要是有艺人真的想把半手工做出全手工的模样,仿接头也是有可能的。
有内章、接头的不一定是全手工,那是不是没接头一定不是全手工呢?
不是这样的,昨天有和一位壶友探讨过这个问题,按理说全手的一定会留下全手痕迹,不会去刻意处理啊。按照市场分析的确如此,谨言也很遗憾市场现状普遍真的是这样。但这种情况却不是绝对的,追溯根源,艺术从来不为了市场而创作,紫砂艺人也从来不需要迎合市场,从个人来看有些老师做壶追求完美,会把接头痕迹清理的很干净。从紫砂流派来看,很多流派(例如王寅春一脉)从始至终都是要求做到表里如一,学徒做出接头处理不干净的壶甚至在师傅眼里看来是不合格的壶。
最后,我想说的是,全手工和半手工的争议。
其一,不需要围绕在模具、工具上打圈,归根结底,模具也是一种工具,古时制作筋囊器型时就是依靠模子进行塑形的。
其二,具体要看什么壶型,有的壶型半手工做出来比全手工更有气韵。
其三,全手工壶远远比大家想象的难做,不到火候的艺师做出来的全手工壶的力度等等远没有半手工做出来的强,而且在型制规整方面还不到位,哪怕当今国家级工艺师、高工等也不会说做一把全手工壶就是成品,很多时候做出来以后还得重新推敲琢磨。
其四,原来紫砂一厂通常的做法是采用传统手法打出身筒后,为了使壶型更加标准,还借助模具准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