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茶商的茶文化
是文,你就给老子化;不化,就别废话。
增加销售总额,扩张品牌领地,这茶文化才是实在话。“文”到牙齿缝而不化,那都顶多不过50%文化。文化是绿色向沙漠进攻,欢乐向逆境生长,茶文化就是生活得听茶的话。什么“文化营销”,有茶叶营销就茶文化。
看别人陆羽《茶经》!茶叶销售大变化;唐诗有了茶气;朝廷有了茶官;市场多了茶店。开拓了茶叶生存空间,这才是搞茶文化。7000字《茶经》称它“百科全书”,那是大话没文化。但《茶经》绝对是成功营销;茶圣真是原味文化。
茶文化我们实打实,其它太——空。
二、茶农的茶文化
茶文化是盲人瞎话。
过度包装早已臭名昭著,花拳绣腿还在孤芳自赏。一个四面楚歌的茶文化形象恶臭,举国之人无不厌倦挞伐。茶文化今日之悲惨下场,怨不得别人,只怨自己玩忽职守,尽不到“文化”责任还无话找话。
表演、报刊、微信、广告,是无序地模仿,是无理地狂喊。茶叶上面这一“纹”,越化就越“乱”。
一定要说茶文化,看我们茶农——纯。
三、学者的茶文化
茶文化是从茶的角度,“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我们的茶文化讲实证、有章法。君不见——
唐宋明清洋洋大观的书架:《茶经》、《茶疏》、《大观茶论》、《荈茗录》、《北苑茶录》、《茶录》、《茶法要览》。
茶学史上群星灿烂的人物:陆羽、卢仝、皎然、白居易、欧阳修、苏轼、蔡襄、宋徽宗、陆游、乾隆皇帝。
学人的茶文化是关于茶的图书版本、官衔制度、文化心理、历史演移、发展逻辑。
没有这些,他们搞的茶文化——假。
四、文青的茶文化
是审美情怀。
用空杯以待姿态,晒炒茶美图、秀拍摄技术。玩古琴的高古,照清泉的澄清。“拿得起,放得下”的叹息声中,三人共品,两人谈味,一人得趣,满天星光静照寂寞的茶几。
是民国风范。
用银托白瓷小盖碗模仿梁实秋的混饮调香、细呷细品;在瓦屋纸窗之下模仿周作人以“半日清闲”抵“十年尘梦”;煽着炉火在林语堂启发下圈住一圈的朋友在自己屋里度过一个暖烘烘的冬天。
是行为艺术。
我们文青茶文化——活。
谈茶文化,谁是爷?你说一声吧,茶圈子都听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