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茶叶茶库 > 其他茶类 >

武夷岩茶“炭焙茶”与“未炭焙茶”相差的绝对不止一点

时间:2023-08-30 10:07来源:茶友网 作者:传家茗作浏览:
武夷岩茶炭焙茶与未炭焙茶其生理作用是不同的,当炭火再燃烧时会释放出负离子远红外线,而茶叶长时间在炭火的烘焙下,会吸收饱满的负离子远红外线。在品饮炭焙茶后,除了能让一般微酸性体质改善外,也因负离子的作用,把体内致病正离子吸附而排出体外,让您在无形中产生
普洱茶
武夷岩茶“炭焙”与“未炭焙”其生理作用是不同的,当炭火再燃烧时会释放出负离子远红外线,而茶叶长时间在炭火的烘焙下,会吸收饱满的负离子远红外线。在品饮炭焙茶后,除了能让一般微酸性体质改善外,也因负离子的作用,把体内致病正离子吸附而排出体外,让您在无形中产生了一层保护网,这是一般未经长期炭火烘焙茶所无法比拟的。
 
武夷岩茶炭焙茶是传统工夫茶的加工工艺,现在市面上已经所见不多,可从三个方向来分辨:(重要的还是多实践)
1. 从茶干上来分辨:真正的炭焙茶,它的茶面不会像上蜡一样油油亮亮,它看起来有些灰灰雾雾的不太起眼,但内涵茶韵、喉韵、泡水、后劲十足。炭焙茶一般较黑,烘干机焙的茶一般黑度较差,而电焙颜色是褐色的。
2. 从泡开的茶香上分辨:真正的炭焙茶当您泡开后,其茶香隐含一股深沉内敛的炭火香,感觉有些甘甘甜甜的,而非一般电焙的(巴火香)。
3.从茶汤中分辨:真正的炭焙茶开汤后不管是轻焙重焙,其汤色不论橙黄、橙红必定是明亮清澈的。且茶汤中所蕴含的炭香一定是从第一泡陪您到最后,是真正始终如一的。
武夷岩茶根据焙火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欠火、轻火、中火、足火、高火、病火。
欠火:干茶用手捻碎后不是粉末状而是片状或颗粒状,茶多表现为清香,细闻还夹杂有青味或其他的杂味,多见于只经过走水焙的毛茶或因为发酵不足不敢深焙的茶,为不合格的火。
轻火:茶多表现为花香,香气高扬,多见于黄观音等清香品种中,汤色多为淡黄色,叶底可见明显的“绿叶红镶边”,适合由绿茶花茶茶类转向接触岩茶的茶友。
中火:茶多表现为花香和果香的复合,见于肉桂等传统高香品种,汤色多为蛋黄色叶底隐约可见“绿叶红镶边”,适合已经品饮过一段时日岩茶的茶友。
足火:茶多表现为果香,见于水仙等传统耐火品种,干茶时可见叶脉突出俗称“露白骨”冲泡至叶面舒展开后可见叶片上有很多突起的泡点俗称“蛤蟆背”或“起泡”,汤色多为金黄色适合有一定岩茶茶龄的茶友。
高火:茶多表现为焦糖香,见于肉桂、水仙等品种,汤色叶底不可见“绿叶红镶边”,汤色多为深黄色适合汕头等地区的茶友。
病火:茶多带焦味,见于火温过高吃火较急的茶,汤色叶底不可见“绿叶红镶边”,汤色多为黄黑色,茶汤浑浊,叶底全部或部分碳化,久泡叶片也不会舒展开,不适合饮用,属于焙火失败的茶品。
 
碳焙对武夷岩茶的作用应该是:
1、提供热能,提高岩茶内含物活性,加速内含物的氧化还原反应。
2、提供碳元素,使儿茶素、咖啡碱等氧化过程中,不会争夺茶中糖类物质中的碳元素,减少茶多糖等物质的消耗。
3、促进茶氨酸、茶多酚茶黄素、咖啡碱形成新的络合物,使茶汤更浓厚滋味更鲜爽,因此能降低儿茶素和咖啡碱的苦涩味。
4、促使茶叶继续干燥,使茶叶的含水量控制在5%以下。当茶叶中水份在3%-5%时,茶中的水分起到的是隔绝氧气的作用,超过或不足都只能起到促进氧化的作用。这也是焙火合格的岩茶能长期常温保存的因素之一。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武夷岩茶 茶多糖 茶黄素 普洱茶 茶多酚 儿茶素 内含物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国家“非遗”武夷岩茶制作技艺
国家“非遗”武夷岩茶制作技艺
武夷岩茶的“丛”与“枞”
武夷岩茶的“丛”与“枞”
福州本地茶商 众筹收购武夷岩
福州本地茶商 众筹收购武夷岩
“大红袍”为代表的武夷岩茶
“大红袍”为代表的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的特征
武夷岩茶的特征
武夷岩茶的种类
武夷岩茶的种类
品鉴武夷岩茶的12个技巧细节
品鉴武夷岩茶的12个技巧细节
12个技巧教你武夷岩茶的品鉴与
12个技巧教你武夷岩茶的品鉴与
倾心武夷岩茶名丛的保护
倾心武夷岩茶名丛的保护
武夷岩茶的焙火与火功
武夷岩茶的焙火与火功
武夷岩茶分类
武夷岩茶分类
品饮武夷岩茶12个要素
品饮武夷岩茶12个要素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