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夷岩茶滋味醇厚,内涵丰富,有特殊的“岩韵”。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冲泡岩茶,一般涉及到茶、水、器及冲泡方式等,岩茶虽有苦味,却不意味着茶汤表现出来就一定是苦的。
第一考虑:茶,好不好。茶不好,怎么泡都没用。
茶自身的苦涩,与内含物质有关。咖啡碱带来苦味,儿茶素、氧化产物带来涩味及醇和感,氨基酸有鲜爽味,可溶性糖则有甜味,有机酸、茶红素、茶黄素带来酸味等,茶叶的味道,往往是综合体,同一杯茶汤,味蕾不同的人,品出的味道也会有些许不同,也叫先天因素。
人为可以控制的,便是工艺。做青走水不到位,是会造成苦水的。茶叶采摘太嫩,嫩叶含苦涩物质多;焙制时,若时间火候掌握不好,苦水也会被焙出来;雨水青同样做青困难。就算做青过关了,到精制焙茶阶段,烘焙火候把握不够,没吃进去,半生不熟,也会出苦味。
第二考虑:选择合适的水
“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古人选水讲究:活、清、轻、甘、冽,也即要求流动、清澈、质轻、回甜和寒冷之水。陆羽在《茶经》中也对水做了分级: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但也要注意,水质硬度大,钙、镁含量高,茶汤浸出率低,易泛黄浑浊,茶味淡,香气也低。硬度小于10度的为软水,泡茶以软水为佳。现在的市售水,多有成分详细。
第三考虑:冲泡器皿是否合适
烧水最好用不锈钢壶、铁壶或陶壶,把壶架在火上。若无法烧火,用电磁炉、电陶炉也可,做到热源与水源的分离。一般电水壶尽量少用。岩茶焙火温度相对较高,水要烧开,100℃才能泡出岩茶真味。当然,切忌多烧,把水“烧老了”。白色瓷制盖碗因茶性佳、传热性高,以及便于查看汤色、叶底等,备受推崇。紫砂壶也是较常选用的,只是较难把握,不推荐初学者选用。
第四考虑:冲泡技艺
一般8g茶配100ml水。简单说,茶量为盖碗容量的一半左右,喜欢厚重滋味可以适当加量。与工夫茶讲究分茶相似,取岩茶时先将茶碟平摇几下,茶叶分层后,用茶匙将粗大茶叶拨到一边,舀取细碎茶叶放入盖碗,再取粗大茶叶置上方。这样出汤时细碎茶叶不易倒出。注水环绕一周如打圆圈,能将每片茶滋润得宜。轻火茶,可高注,但一定要低斟;高火茶则要低注,低斟,轻柔缓慢,泡出的茶更内敛醇厚。
神经衰弱的人不宜喝:神经衰弱容易出现失眠等症状,大红袍具有使人兴奋的作用,更易出现失眠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