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茶文化的特点与发展:
1、榷茶制度是中国自唐宋以来实行的一种茶叶专卖制度,六榷货务十三山场系北宋最先设立的专事东南榷茶的机构。六榷货务为江陵府、真州、海州、汉阳军、无为军、蕲州蕲口。十三山场指淮南蕲州的王祺、石桥、洗马,黄州的麻城,庐州的王同,舒州的太湖、罗源,寿州的霍山、麻步、开顺,光州的商城、光山、子安。
《罗源场考述》、《宋史》、《梦溪笔谈》等宋代史料典籍明确记载:“如鬻舒州罗源场茶,斤售钱五十有六,其本钱二十有五,官不复给,但使商人输息钱三十有一而已,舒州罗源场买茶一十八万五千八十二斤,卖钱一万四百六十九贯七百八十五。 ”温泉镇汤池畈确有罗源山、资福寺、资福塔,均在温泉镇资福村。资福寺为前后两重,建国前还有香火,建国后改为民居。罗源山海拔400多米,是“中敞如堂”的汤池盆地中心和制高点。据知情者介绍,这里与汤池盆地边缘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山口距离相等,全为八里,过境古道通达山外各地。从罗源山顶放眼望去,汤池盆地尽收眼底,四周茶园葱茏,古道悠悠。
3、民间有这样一则传说:清朝乾隆时,日本天皇派使臣向乾隆皇帝进献日本玉露茶,使臣一再介绍此茶如何名贵。当晚,乾隆帝品尝了玉露茶,觉得日本使臣的介绍过分炫,有点瞧不起大清王朝,因而龙心不悦。次日上朝,就问各大臣对日本使臣献茶印象如何?有个会察颜观色名叫杨仪的臣子说:“皇上,我看那个使臣献茶是假,炫耀是真,看不起咱大清朝,应予回敬。”此话正中乾隆下怀,他即命杨仪设法弄点名茶回敬日本天皇,以振国威。杨仪听罢,十分为难。回家后将此事告知爱妾,不料妾说:“此事何难,我家乡徽州有紫霞名茶,茶名就不凡,远胜玉露茶。因国人喜欢代表吉利的红色,百红方一紫,故紫色更是大吉大利大喜。紫霞茶长在峭壁之中,不见阳光,只靠彩霞雾露滋润,这种无阳茶,只有大清国生产,价值连城。”杨仪大喜,连夜进宫将紫霞茶的来历向乾隆帝禀奏一番。乾隆立即下旨徽州知府,火速送十斤紫霞茶进京。不久乾隆帝召见日本使臣,满脸傲气他说:“感谢天皇献茶之情,也请将大清的紫霞茶带回供天皇饮用,看看此茶比玉露茶如何。”杨仪趁机将紫霞茶名的含意、品质特点等向日本使臣细述一遍,又说:“常饮此茶不仅能延年益寿,还能催人长高,使矮子变成巨人。”最后一句含有嘲讽之意。杨仪这番表演使乾隆帝龙心大悦,杨仪也因此官升三级。
日本使臣回国后向天皇献上紫霞茶,天皇看此茶确实胜过玉露茶,遂赐予三皇太子。说来也巧,三皇太子自饮过紫霞茶后,身材逐渐变得魁梧。天皇父子因此都很感激乾隆皇帝。 当然这只是聊供一笑的传说,中国人喝茶的历史,大约有四千年。
5、1987年,第26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会上,“祁红”又一举夺魁。祁红、屯绿、毛峰、猴魁,红绿相映,金奖叠加,在中国十大名茶中,几乎占去半壁江山。黄山茶,国饮之冠,可谓名不虚传。徽州漫山遍野皆茶园,锦山秀水中散落着星星点点的茶村,谷雨前后,山野里随处可见身背茶篓的茶姑在采茶,户户生火炒茶。有道是:“未见黄山面,十里闻茶香”。徽州人与茶有不解之缘,从衣食住行到婚丧嫁娶,无不有茶的踪迹,体现出浓郁的乡风民俗。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