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岩岩有茶,非岩不茶”,岩茶因而得名,属半发酵茶,青茶(乌龙茶),以“岩骨花香”的独特岩韵著称。焙火是制作岩茶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焙火的为候掌握的不同会导致茶叶口感,外形,汤色都有所不同。今天本文将为大家解读一下岩茶焙火的几种类型,希望对想了解这一知识的茶友有所帮助。武夷山茶区坐落在福建省东北部,有“奇秀 甲于东南”之誉。群峰相连,峡谷纵横,九曲溪萦回其间,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雨量充沛,这些地理环境造就岩茶独特的口感。
焙火:如果想让制成的茶有股火香,感觉得比较温暖一点,可拿来用火烘焙。焙火轻重也会造成不同的风味,焙火轻者喝来感觉比较生,焙火重者喝来感觉比较熟。我们从外观上也能看出焙火的轻重:焙火轻者,颜色较亮;焙火重者,颜色较暗,这颜色包括茶干的颜色与冲泡后茶汤的颜色。在发酵时:发酵愈轻,颜色愈绿,发酵愈重,颜色愈红。焙火所影响的是颜色的深浅,也就是明度的高低,焙火愈重,明度愈低,焙火愈轻,明度愈高。
焙火的程度要受到焙火的方式、火温、焙火的时间、焙笼摊茶的厚度等的影响,是个动态平衡焙火根据程度的不同对茶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岩茶焙火的几种类型可分为:欠火、轻火、中火、足火、高火、病火。其解释如下:
足火:茶多表现为果香,见于大红袍、水仙等传统耐火品种,干茶可见叶脉突出,俗称“露白骨”冲泡至叶面舒展开后可见叶片上有很多突起的泡点俗称“蛤蟆皮”或“起泡”,汤色多为深橙黄色或橙红色,适合有一定岩茶茶龄的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