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是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在地球上已生存约6-7千万年,1980年考古工作者在贵州发现100万年以上晴隆茶种化石。我国是野生大茶树发现最早最多的国家。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吴普·本草》就有“南方有瓜芦木(大茶树)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后茶饮,亦可通夜不眠”之说。陆羽在《茶经》中称:“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称:“建茶皆乔木”,宋子安(1130-1200年)《记东溪茶树》中说:“柑叶茶树高丈余,径七八寸”。明代云南《大理府志》载:“点苍山……,产茶树高一丈”。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10个省区198处发现有野生大茶树。云南凤庆的“锦秀茶祖”树龄3200年,树高10.6米,树干直径1.84米,堪称“世界茶王”;云南千家寨2700年野生大茶树,高25.6米,树干直径0.89米;云南勐海1700年巴达野生大茶树,树高32米;云南邦葳树龄为1000年过渡型野生茶树,高12米,云南易武曼秀也有一棵此类茶树,高10米左右。我国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和四川)是最早发现野生茶树和现存野生大茶树最多、最集中的地方,是世界上公认的茶树发源地。
人类开始栽培利用之前,茶树都是野生的。蒙顶山茶祖吴理真(约公元前200生),西汉严道(今四川雅安)人,被认为是中国乃至世界有明确文字记载最早的种茶人。宋孝宗在淳熙十三年(1186年)封吴理真为“甘露普惠妙济大师”,并把他手植七株茶的地方封为“皇茶园”。2200年发展至今,我国现有栽培类茶树品种千余种,仅武夷山就有800多种、贵州省600余种。我国茶树品种,不但数量繁多,性状各异,命名奇特。按叶片大小命名的有:大叶种、中叶种、小叶种;按叶片形状命名的有:瓜子种、柳叶种、储叶种、鸡冠种、佛手种、枇杷种等;按茶树新梢性状名的有:藤茶、白毛茶、苔子茶、杆子茶等;按茶树嫩梢色泽命名的有:黄叶早、紫芽种、紫笋等;按树干来分,有乔木型、半乔木型和灌木型。乔木型茶树:形高大,主干明显、粗大,枝部位高,多为野生古茶树;半乔木形茶树:有明显的主干,主干和分枝容易分别,但分枝部位离地面较近,如云南大叶种茶树;灌木型茶树:主干矮小,分枝稠密,主干与分枝不易分清,栽培茶树多属此类。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