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溪铁观音被誉为“中国茶王”,一直深受海外茶友喜爱,尤其是东南亚日韩等的茶友,以安溪铁观音为奇货,乃当年南洋茶行镇店之宝!近期,临近农历春节,海外对安溪铁观音等特色中国农产品的需求激增,于是,就有如下一幕……
农历春节将届,走私集团又蠢蠢欲动。金门岸巡总队今日在料罗商港准备运往高雄港的货物中,查获夹藏78公斤大陆茶叶“安溪铁观音”,分析只是“探路”闯关的私货,如成功,估计会有更多更大批量的“安溪铁观音”走私出口,全案函送高雄关金门办事处裁处,并续追查可疑来源。
安溪铁观音为奇货,乃南洋茶行镇店之宝
自明朝末期开始,闽南人大批移民到南洋地区,亦即今日之东南亚地区。而跟随这些先民迁徙的脚步,安溪茶也跟着他们开始进入东南亚。
随着在东南亚定居的闽南人日益增多,茶叶这种日常消暑解渴的饮料在东南亚也逐步流行。因为当地气候炎热,所以旅居东南亚的华人对于茶叶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多。在这种大背景下,就有部分闽南茶商开始在南洋一带经营乌龙茶生意。
乾隆年间,安溪西坪尧阳人王冬就到越南开设“冬记”茶行,并在越南12个省开设分店,配制“冬记”大红铁观音,驰名中南半岛。咸丰年间,安溪虎邱罗岩村人林宏德配造“金泰”铁观音,由其子林诗国和林书国委托新加坡的“荣泰号”茶行代理经销。光绪年间,西坪尧阳人王量、王称兄弟在印尼雅加达开设“珍春”茶行经销铁观音。
1921年,大坪人张彩云兄弟在安溪创办张源美茶行,以“白毛猴”为商标,加工安溪茶并运销到缅甸仰光。10年后,该商标在缅甸获准注册,成为缅甸人熟知的品牌。
20世纪30年代,安溪人在东南亚开设的茶号有一百余家,其中著名的有新加坡的“林金泰”、“源崇美”、“高铭发”、“林和泰”,马来西亚的“三阳”茶行、“梅记”茶行、“兴记”茶行,印度尼西亚的“王梅记”茶行等。1928年9月,新加坡茶商公会成立,安溪虎邱镇罗岩村人林庆年长期担任会长。“义和发”茶行的白锡碧长期担任暹罗国(今泰国)茶商公会理事长。安溪铁观音被海外茶人们视为奇货,往往用作“镇店之宝”。
这一时期,安溪茶叶每年销往新加坡800余吨、马来西亚200余吨、暹罗国160余吨、菲律宾100余吨。安溪山重水复,旧时多以牛车运茶。为防尘防潮,通常在牛车上覆以白布。每逢产茶季节,山岭古道间牛车吱嘎,连成一条条蜿蜒白线,场面蔚然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