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的白茶热引起了业界的巨大关注。但据了解,目前仍旧有不少茶友、茶商对白茶的传统制作工艺了解得不够多,且难以从一处得到详尽解释。本期业界传声特邀宁德地区的资深茶友金王奇先生介绍白茶的传统制作工艺,他从2005年开始并连续9年来持续关注白茶的传统工艺。本文有助于大家更全面地了解白茶,特别是白茶的传统工艺。
我国古早的茶叶加工,从采制新鲜茶叶生晒储备药用为起点,得以发展细化成当今各类茶叶精彩纷呈的景况。明嘉靖田艺蘅《煮泉小品》称:“芽茶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近自然,且断烟火气耳。……生晒茶瀹之瓯中,则旗枪舒畅,清翠鲜明,尤为可爱。”其中记载的生晒不炒不揉为佳的接近自然的白茶制茶方法在明清两朝延续,也是近现代白茶的传承发展的基础工艺。
白茶传统工艺分为萎凋和干燥两个工序。其中萎凋是白茶品质形成的重要工序。萎凋过程必须根据天气情况,及时观察叶温变化,叶温提升到一定程度,需移至室内凉置,否则叶温过热,氧化速度太快,毛茶叶片叶梗芽蒂部分发红,茶汤粗涩偏老;叶温过低,叶体暗淡发黑,茶汤混沌怪气味。
白茶在进入日晒萎凋过程开始,芽头及叶体失水,同时伴随着茶叶内的氧化酶活性开始活跃,通过茶叶内部物质转化并互相推动作用,一般在上帘晒制第12小时和第30小时有明显活跃高峰,在第36小时氧化酶的活力下降,第48小时降至最低点。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