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随着安化黑茶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和了解、接受、喜爱安化黑茶。在我们平时购茶或者饮茶的时候,经常会听到有茶友提到“边销茶”这三个字,今天,我们一起来说道说道,安化黑茶和“边销茶”的联系。
什么叫做边销茶?
总而言之,边销茶是指历史上由政府控制用于与边疆少数名族交换马匹之茶,又有官茶之称,类属于黑茶类,多为砖茶或者其他紧压茶,少数为散茶。其中包含湖南安化的茯砖、花砖、黑砖,湖北的米砖、青砖,四川的康砖、金尖等等。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边销茶中,安化黑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品类。
为什么叫“边销茶”?
首先,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因为主要是销往边境少数名族聚集省份。古时候,朝廷都会设立“茶马司”,边销茶的管理就归他们打理。边疆少数名族因为常年饮食鲜奶,吃的是牛羊肉,很少能够吃到青菜等富含助消化的纤维素和维生素,所以人和牲畜都容易不消化,甚至肚胀而死。而用黑茶熬制成的奶茶,能够很好的祛痰化食、补充水分和维生素,所以一直成为边境少数名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被称之为“生命之饮”。
而茶叶只有内陆才有生产,所以,当时的朝廷都会严格把控边销茶的分配,当时的边销茶是政府控制边疆少数名族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而安化黑茶作为边销茶销往西北地区,得从1595年算起,直至民国年间,一直是统治者垄断经营。解放后,新中国实行计划经济,安化黑茶仍然是以边销茶为主,当时比较大的厂属白沙溪茶厂、安化县茶叶公司茶厂、安化茶厂等。
现在,人们说到安化黑茶,第一印象就是这是“边销茶”。这种说法放在过去,没什么问题,但是现在就不准确了。因为边销茶用料就是选用老叶或者三叶以下的粗茶,经过发酵、蒸制、压砖等过程制作而成,也就是说,边销茶都是用的粗料粗制,和现在的安化黑茶有很大的区别。
经过二十年左右的飞速发展,安化黑茶的品类和茶叶等级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如今安化黑茶中的“边销”类黑茶,只是其中一部分,安化黑茶中的湘尖茶和花卷茶,还有新创新出来的原叶茯砖、原叶花砖、荷香茯砖等等茶砖,在选料和制作上都有非常大的提升,其外形虽然还是砖,但是较之于传统的粗老叶打碎工艺,有了非常大的改观,干茶色泽和品相已经被茶叶爱好者广为接受,口感也有了非常多的变化。
如今,安化黑茶虽然有了很多新的品种喝工艺,但是边销茶一直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2015年安化黑茶文化节期间举办的边销茶采购订货会签约仪式中,就有1.52亿元的订单成交,可见,边销茶多么重要。而安化黑茶在边销茶中的地位,也随着时间在潜移默化的提升着。
在这个时代,边销茶在进入内地清饮市场的时候,令所有的商家不愿意轻易放弃的一个卖点便是边销茶的功效特征。一般在跟客户沟通的时候,都会形成统一的、标准的销售话术:西北牧民上千年的临床实践证明,这款茶具有补充维生素,补充膳食营养,去脂,助消化等功效。说西北牧民饮茶历史有上千年,这一点也不假。据唐朝封演的《封氏闻见记》中记载:“(饮茶)……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亦足怪焉。”
边销茶的时代演变
到如今,来自内地的茶叶已经不再需要承担易马的历史使命,但边区牧民上千年形成的口感习惯已经深刻的植入到日常生活。茶,形成了民族之间的友谊桥梁。这个符号被烙的很深,也是茶行业中提及边销概念时大家热衷谈论的话题。为了进一步保证边销茶承担的时代使命,国家计委、财政部也联合制定了《边销茶国家储备管理办法》来规范边销茶的收购、储备及销售。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边区的经济建设,国家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结构形成,又特别是现代化交通系统的建立,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边销茶,在牧区也变成了一种趋于老龄化的状态。牧区素菜的供应,以及更多种精细茶类的选择,开始冲击边销茶的消费市场。同时,以往划定的边销茶界限正在被自由贸易的商业活动冲破。边销茶背后的国家政策,是历史性的、暂时性的后盾型保障。以市场无形的手调配供需将还原茶叶作为商品的本性。日渐富裕繁荣的边区人民,也将开始尝试更广泛,更优质的边销茶替代品。可能很多边销茶企业已经觉察,边销茶迟早会进入历史成为一道风景。所以,在这个时代,在做好国家边销工程的同时,也开始尝试对于新市场的培育。
新市场的需求空白
在传统边销茶覆盖的市场区域之外,原本就有庞大的饮茶消费群体。也早已将饮茶融入生活,形成了一种习惯。但后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为代表的都市富贵病开始困扰都市人群。原来的饮茶习惯所带来的功效似乎已经不足以调剂日益膨胀的身躯。也就是在这近十来年,都市人开始尝试边销茶对身体带来的改善作用。一个有一个体感惊喜口口相传,这也就形成了边销茶在内地市场的消费者基础。很简单,身体的需求,促使很多人开始饮用。茶的药用价值,成为开辟新市场的利剑。都市人群在这个时代对边销茶的需求空白,成就了边销茶进入更广泛消费人群的历史机遇。但这仅仅做了边销茶与都市人群相识的程序。
边销茶初入市场的障碍
当我们把保健的标签张贴得特别明显的时候,好像就已经给这个茶类定了某种调。边销茶进入都市清饮的时候,正值国内茶文化蓬勃发展之际。普洱茶的山头风味正在被大家把玩、年份秩序也开始排列。武夷山上沟沟涧涧也早已经在各家茶桌上演绎喉舌之韵。这个时候的边销茶,如果仅仅以功效这一个身份标识想要进入“茶”的正统序列应该说还是有障碍的。原料粗老,风味缺乏变化。同时新茶散发出的青涩气,茶梗中的苦涩味给边销茶贴上了低端的标签。因此也只有个别人愿意看在功效的份上大胆尝试。
味觉坐标的逐渐形成
当边销茶的传统产品在市场中不断遭到质疑和排斥。于是,有人开始有人在传统的基础上做新的尝试。就在边销茶的产区,开始关注原料、产地、年份、工艺等综合因素形成的不同口感。试图以这四大关键要素,建立新的味觉坐标。于是,原料依然按照等级分成不同类别。产地则把地域、海拔、气候、土壤以及茶园管理等综合因素考虑进去评定优劣。年份,则是一个漫长的感受过程,又关系的仓储,需要为茶建立一个动态平衡的空间,并且长期观察,评定优劣,特别是在这种观测中,寻找到综合因素下部分茶类的最佳饮用年份,为茶叶仓储提出合理化依据。工艺,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依靠科技做更科学的革新。涉及毛茶工艺、拼配技术、紧压工艺,流程复杂。而工艺对茶的口感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
新的味觉坐标建立,是一个长期投入的过程,因为过去的边销茶缺乏一些味觉参照。如今存世的,很明显四大要素不足。但是其口感存在能够打动人,便已经为新的味觉坐标工程注入了正能量。至少证明,我们对这些新茶是值得期待的。
很明显,边销茶进入内销市场,是边销茶的主动转变,也是内销市场的自觉选择。诸多客观因素导致边销茶在这个时代会走下丝绸之路,与广大消费者见面。但其要塑造在六大茶类中的地位,肯定要做由边民生活必需品的单一标准向都市口感标准、体感需求以及审美情趣做转变。特别是在培植新市场的时候,更是要大胆的注入年轻化的语法体系,引起更多年轻人的注意,才能在新市场中建立比较广泛的根据地。这应该是边销茶意欲逐鹿中原的必由之路!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