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情况,在泡红茶的时候,如果没有趁热喝,等到茶汤变凉了,会发现本来清澈透亮的茶汤就会变得有些浑浊。这时候的你肯定以为,这款茶的品质肯定不咋地。事实是否是这样?这个“浑浊物”又是什么?如何产生的?想知道答案的茶友们还得请继续往下看啦!
红茶出现“冷后浑”原因三部曲介绍如下:
1、红茶放凉之后出现的“浑浊物”,用专业词语来说是“冷后浑”,也称为“茶乳酪”,是红茶独有的一种特性。之所以会出现“冷后浑”,那是因为茶叶中的茶多酚(茶多酚主要以儿茶素的形态存在)在发酵氧化的过程中,会转为茶黄素,也有的转为茶红素。
2、泡茶的时候,茶黄素的溶解度受水温的影响。在茶汤温度比较高的时候,茶黄素呈现各自游离的状态,溶于热水中,使得看到的茶汤是清澈透亮的。但是随着茶汤温度逐渐变低变凉,这时候茶黄素就会以“扎推”的形式形成一种络合物,即就出现了“冷后浑”现象。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