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高级的碧螺春,茶芽之细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此茶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清香袭入,是中国的名茶。
碧螺春之绒衣学问
千万不要以为毛绒绒是不干净,或者担心毛绒绒的泡起来不好喝,其实毛绒绒才是碧螺春这个茶的特色。
外观。这些绒毛虽然影响茶叶干茶的外观,让人萌生绒球的想法,但某种程度上绒毛多确是品质优的表现。
加减分项。这些茶叶绒毛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是碧螺春这种茶的加分项,但是对于有个别过敏体质的人可能会感觉喉咙发干或有刺痛,那就中减分项了。
总体来讲,一定要身披绒衣,银绿隐翠,入口鲜醇,甘鲜芬芳的才是优质碧螺春。
从香煞人,到碧螺春的经历
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
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
品质优良,年年为贡茶
关于此茶名称的来历除了康熙皇帝巡幸太湖时亲赐之外,也有碧螺春在明代时就已有茶名的传说,还有一种巧妙的解释说取其色泽碧绿,卷曲如螺,春季采制,又采自碧螺峰这些特点,因而命名为碧螺春。此茶有悠久历史,在清代康熙年间就已成为年年进贡的贡茶。
初辨碧螺春,色香味形你需知
看茸毛。碧螺春是茶叶茸毛极多的茶叶,身披白毫。茶叶茸毛的密布与白毫的遮掩度来区分其品质的优次的。
条形。碧螺春茶叶的外形条索细紧有重实。优质的碧螺春茶叶冲泡后也不会漂浮水面。而是迅速下沉。
形态。碧螺春的炒制过程以炒揉为主,揉中带炒,炒中带揉,因此有着条索细紧,卷曲呈螺的特点。
芽头细嫩,遇水发香
碧螺春芽头极为细嫩,不可用开水冲泡,宜把握80-90度的水温。水温过低,则未能激发茶叶的香气;水温过高,则烫伤嫩芽,造成茶汤变黄、滋味苦涩。
头一口如尝玄玉之膏,云华之液,感到色淡、香幽、汤味鲜雅。
品第三口茶时,我们所品到的已不再是茶,而是在品太湖春天的气息,在品洞庭山盎然的生机,在品人生的百味。
好山好水,洞庭春色孕好茶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