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小编知道了:早前,福州最产茉莉花茶,不过现在已经衰落了。这真是一个忧伤的福州故事。
从清朝开始,福州茉莉花茶就一直享有盛名,直到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福建、中国、甚至全世界都飘着福州茉莉花茶的香气,在当时,“中国味”就是福州茉莉花茶的味道。
在当时,可以说,茉莉花茶就是福州的名片,就像我们一想起烤鸭,就会想到北京,想到火锅,就会想到重庆......“福州的特产是茉莉花茶”,这是那个时代对于福州的印象。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闭关锁国的清朝廷被迫打开福州口岸,当时,福州茉莉花茶加工总产量超过两万吨,不少外国商人经营茉莉花茶生意,从而使得茉莉花茶远销欧、美和南洋。一直到改革开放前,福州作为中国最大的茉莉花茶出口城市,把“中国春天的味道”带到了欧洲,带往了全世界,更让世界记住了中国味道。
福州茉莉花茶的大黄金时代
林增寿(化名),一个真正的福州人,也是一位茉莉花文化的传播者,他肤色黝黑、眉眼细长,从他的双手可以看出他曾经是一个花农。不过,据他自己说,他已经好多年都没有再像从前那样大面积种植茉莉花茶了,因为,对于现在的福州茉莉花茶来说,它更加迫切地需要的是一位传播者。
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免费发放一些茉莉花苗,分享给更多愿意把茉莉花的气息带入自己生活的人。而这一切,都是他自费的。
林增寿说,之前并不是这样,之前并不需要任何人为的努力,茉莉花香就能飘荡在大江南北。因为,作为福州的“名片”,茉莉花茶根本不需要民间的力量来打响名气。
林增寿回忆起那些岁月有些感慨:“80年代、90年代初的时候,整个福州一到夏天到处都是茉莉花的香气。那时候花到处都有种,都不需要怎么管理,小孩子放学之后还会自己采点花,5毛钱一袋这样卖了买糖吃。”
那是福州茉莉花的大黄金时代,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福州茉莉花茶产业达到鼎盛,拥有10万亩茉莉花基地和1000多家企业。在老福州人的记忆当中,“千家万户遍植茉莉,妇孺白首皆焙香茶”,那是福州茉莉花茶给福州带来滚滚财富,“一担茉莉一担金”的岁月。
倘若按照每亩出产500斤茉莉花来计算的话,这意味着福州茉莉花产量全年可达到5000万斤。
而在这5000万斤茉莉花的支撑之下,全国几乎所有制作茉莉花茶的企业都将最后的窨制放在福州。而福州本土的茉莉花茶产量则达到8万吨,占全中国茉莉花茶生产的60%以上,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出口量居全国之冠。
从十万亩到五千亩的悲伤
所有的改变或者没落开始于90年代中后期,因为福州的城市化建设开始了。
这是一个伟大的城市化运动,而这场运动,至今我们都还未看到终点。对于福州市民来说,整个福州的变化不言而喻。每一天,这个城市都在迸发出更多更新的活力。
所有事物都是双刃剑:在带来城市文明的同时,福州的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了大量茉莉花田的消失——日益扩大的对土地的需求,使得城市不停地在向外围延伸,在那些白色小花的尸骸之上,一座座高楼或者是工厂拔地而起。
最低点时,福州茉莉花种植面积降至不足5000亩,在福州市挂牌的生产企业仅有20多家,有生产的不到10家,年产量不足3000吨。
伴随着花田骤减的另一个悲伤是:90年代后期,福州茉莉花茶整个行业花茶品质严重下降。这是因为,90年代后期,福州茉莉花茶行业发展太快,各地都在找福州出产的花茶,需求量在不断上升,但是城市开发侵占了太多花田,没花用,花茶窨制的时候下花量减少了,品质自然也就下降得很厉害。
更悲伤的是,由于茉莉花茶效益有限,高强劳动力和较低生产效益的茉莉花生产被改种其他经济效益较高的农作物,种植面积迅速萎缩,产量锐减。
在日益增加的茉莉花需求和日渐萎缩的茉莉花产量之间,有一些不良企业却想出了非常卑劣的手段来“增加产量”:他们在茉莉花当中添加生石灰和香精来增加花茶的重量和香气。对于福州茉莉花茶产业来说,这可真是雪上加霜。
同时期,福州还出现了“花霸”。“花霸”先期向花农大量收购茉莉花,然后供货给工厂,从而赚取巨额差价,牟取暴利。
不过,反过来想想,“花霸”的出现或许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能够定出茉莉花的价格标准,而不是让花农随口喊价,这对当时混乱的茉莉花市场来说,无疑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
广西横县,茉莉花新基地的崛起
就在福州茉莉花茶衰落的时候,与福州同处于茉莉花种植黄金地带的广西横县却一头扎进了这片茉莉花的红海。从90年代中期开始,他们就逐渐有序的培育当地的茉莉花产业,而这样的培育不仅仅是从种植入手,几乎整个城市都在为这个产业服务,即便是在政策上也有所倾斜。他们甚至在每两年的夏天花季都设置茉莉花节,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模式,将"中国茉莉之乡"这一头衔,牢牢地冠在自己的头上。
相比于福州无序的茉莉花市场,对于需要制作茉莉花茶的企业来说,广西横县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早在福州茉莉花茶产业最式微的时候,已经有不少企业将工厂搬到了福建省内的宁德、福安或是广西横县。一夜之间,全国各地几乎都出现了以当地茉莉花窨制的茉莉花茶,福州茉莉花茶不再是他们的第一选择。
即便是现在都还在福州生产茉莉花茶的企业,他们的用花也并非都使用福州本地的茉莉花。因为他们可能在福州有茉莉花种植基地,然而产量却不足以支撑生产,所以他们90%以上的原料,还需来自广西横县或者其他地方。
连福州本地的企业都是如此,那么原本仅仅只是放在福州窨制茉莉花茶的企业就更是可晓而知。不可否认的是,很多茶厂都把福州茉莉花当成高端产品的窨制原料,但数量已经不成规模。
丢失的市场多久可以回来?
事情在变得更糟以前,有了改变。对于业已显得式微的福州茉莉花产业,2008年以后政府开始给予了更多的热情与关注。
为了振兴福州的茉莉花产业,政府为之付出了各种努力:2011年,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福州“国际茉莉花茶发源地”称号;2014年,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6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福州茉莉花茶以28.52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第七。
更重要的是,曾经仅仅只剩下5000亩的茉莉花田,在2011年统计时,福州辖区种植面积达到1.8万亩,辐射周边面积1.3万亩……
不过,丢失了的市场,可以被这么迅速地找回来吗?
张春江,57岁,在闽侯竹岐的江边种植茉莉花已接近三十年,即便是整个产业最为衰弱的时候,他也没有放弃过他那不到100亩的茉莉花田,但这两年每到花季的时候,他都会担心自己的茉莉花卖不出去,“现在没多少茶厂在用我们的茉莉花了,他们都去横县了,我家之前一直供花那个厂又倒闭了……”
对于他家的未来,他看得并不是很清楚,福州茉莉花的未来,我们也看得不是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