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加工演进史
原始绿茶的出现
其实这个表格已经很清晰地呈现出了绿茶加工工艺的发展历程。从神农氏(即炎帝)开始,人们是直接咀嚼鲜叶的,后来发展到生煮羹饮,也就是把茶叶煮成羹汤来饮用,有点像现代的煮蔬菜汤,又有点像粥,因此也被称为“茗粥”。《晋书》中有言:“吴人采荼煮之,曰茗粥。”
晒干收藏方法虽然简单,但是没有太阳的日子却无法操作,于是人们有利用早期出现的“甑”来蒸茶,制成原始蒸青。蒸完以后为了干燥茶叶,就又发明了锅炒和烘焙至干的方法,从而产生了原始的炒青和烘青。这些原始类型的晒青茶、炒青茶、烘青茶和蒸青茶,在秦汉以前的巴蜀地区可能都已出现。
唐代以饼茶为主,也有粗茶、散茶、末茶等非团饼茶。在原始散茶和饼茶的基础上,隋唐时期创造出了加工较为精细的蒸青饼茶,制成的饼茶有大有小,有方有圆,也有花型。这些饼茶称为唐代的重要贡茶,尤以宜兴阳羡茶和长兴顾渚茶最负盛名。
到了宋代,作为贡茶的团饼茶,做工精细,饼面又增加了龙凤之类的纹饰,谓之“龙团风饼”。
炒青超越蒸青
明清时期,茶叶生产在唐宋时期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茶叶商品消费面更广,从事茶叶生产的人员更多,茶叶的商品性更强,茶业经济的影响更大,同时,茶叶加工技术和品饮方式也产生了重大的变革。在此时期,绿茶的炒青技术逐步超越蒸青方法成为主流。
“新采,拣去老叶及枝梗、碎屑。锅广二尺四寸,将茶一斤半焙之,俟锅极热始下茶急炒。火不可缓,待熟方退火,撤入筛中,轻团那数遍,复下锅中,渐渐减火,焙干为度。”——引自明代张源《茶录》
绿茶是人类饮用历史最悠久的茶类,距今三干多年前,古代人类来集野生茶树芽叶晒干收藏,就可以看作是广义上的绿茶粗加工的开始。而真正意义上的绿茶加工则是始于公元。世纪蒸青制法的发明与应用。到了12世纪又发明出了炒青制法,至此绿茶加工技术已比较成熟,一直沿用至今、并不断完善。
参考资料:
《第一次品绿茶就上手》,王岳飞、周继红主编,旅游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