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阳和煦,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的
有机茶基地,头茶终于开摘了。这一刻,全国的茶庄和
老茶友们已经恭候多时了,“明前茶,贵如金”,一年尝鲜就在这几天。走过路过,可不能错过!
“喂,想买点新茶送老爷子。我刚在淘宝上看了一下,明前特级
西湖龙井,250克是358元;在一家微商看到的,100克是198元。你觉得哪个靠谱?”北京的朋友打电话过来,希望帮他拿个主意。
明前
西湖龙井炒制1斤茶,大约需要6万个芽头。由于清明前气温较低,
茶树发芽数量较少,所以产量很低。即使在杭州当地,明前
西湖龙井每斤也要卖到几千元。如果几百元钱就能买一斤,能正宗吗?
不过,
价格高就一定正宗?未必!这明前茶到底怎样选才能买得放心、喝得放心?
按照现在的划分,
西湖龙井产地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在狮子峰、
龙井、灵隐、虎跑、五云山、梅家坞一带。西湖以外地区产的“
龙井”,只能统称“浙江
龙井”。
可是,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新茶看上去都是嫩绿的小叶片,又怎能
辨别得出它们的出生地?
老茶客给指了三条明路,拿着“路条”按图索骥,应该是八九不离十的。
路条一:如果您是外地的消费者,想要尽孝心给家里老人买茶,建议您到当地的老字号茶庄。不少老字号茶庄的
西湖龙井都是直采专供的,一般来说质量是有保障的。
西湖龙井明前茶,北京的吴裕泰和元长厚茶庄都到货了,每斤
价格8000多元,这
价格确实只适合“尝”。
路条二:如果您是外地消费者,也可以带上家人直奔产地
茶园。一些
茶园对游客推出了采
春茶活动,踏青访茶
品茗,全齐了!说不定,
茶园直销价还能把路费给省出来呢。
路条三:如果您自己不懂茶,又想买到正宗
好茶,那就得借助“外脑”了——找一位懂茶的朋友帮您挑选,帮您把关。只需告诉他想喝哪种茶、价位是多少,他一定会乐颠颠地把事情办好。啥叫乐在其中?外人是体会不到的。
还有很多人虽然喜欢茶,却不能那么精细地品出茶的味道。这个好办,买雨前茶是相当不错的选择。跟清明只差了一个节气,但
价格只有明前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而且更耐泡哟!
散户生产规模小,导致名茶多、名牌少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
西湖龙井作为全国
十大名茶之首,浙江省对这个品牌可谓是精心呵护。在
龙井产区,要经过国家
茶叶质量检测中心的理化指标检验,合格后贴上地理防伪标志才能“出山”。
新茶上市,监管部门会持续跟踪。今年3月初,西湖景区就有商家打出广告,宣传“新茶上市”“狮峰
龙井直销”,而当时
西湖龙井一级
产区的
茶叶尚未
采摘。最后,监管部门对这家
茶商进行了处罚。
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但杭州城卖“
龙井”的仍是“铺天盖地”。杭州市大大小小的
茶叶店有近500家,几乎家家都打出了出售“正宗
西湖龙井”的招牌。为了拉住顾客,很多
茶叶店向顾客标榜只有自己卖的
西湖龙井是正宗的,别家卖的是假“
龙井”。店家的互相指责、拆台,更是让顾客真假难辨,不知该听谁的。
作为全国产茶大省,浙江除了享有盛名的
西湖龙井外,还拥有许多响当当的其它名茶。但名茶多、名牌少,出口
茶叶贴牌多、自主品牌少,不但是浙江
茶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全国也是一个普遍性问题。
我国是
茶叶原产地,
茶叶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虽然经过多年的扶持与培育,各地也出现了一些有一定影响的茶企业与品牌,但总体上看,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仍然不高。
究其原因,是
茶叶企业小而散,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几十年不变,难以形成生产规模,更无法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众多名茶的
采摘、
炒制过程仍以手工为主,各家都有各家不肯外传的“绝招”。这样生产出来的茶,是一家企业一个样,一位师傅一个样。再把这些茶卖到市场上,消费者喝到的自然是“一杯一个样”。
千家万户的小规模生产,势必造成
茶厂效率低,成本高,产品不规范。没有统一的品牌,就不可能有统一的产品标准。而没有统一的产品标准,想把市场做大,似乎很难。
茶叶经营如何跳出小农经济,让品牌的市场效益充分发挥,是
中国茶业必须要迈过的一道坎。
近日网上有传言说,“
春茶含有过量农药,一喝就中毒。”不少人看了吓出一身冷汗:这是真的吗?
茶叶的农药残留是不是超标?
对此,中国农业科学院
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栩指出,这一说法是违反常识的。
制作春茶,一般用的是越冬后
茶树第一轮萌发的芽叶。此时气温较低没有虫害,根本不需要打农药,哪里来的农药超标之说?
我国对
茶叶的农药残留有严格的规定。2016版的农药在
茶叶中的限量规定从20项增加到了48项,要求更加严格。而且,从农业部2014年至2016年对
茶叶的抽查结果来看,合格率逐年上升,分别为94.8%、97.6%和99.4%。
茶叶质量总体安全,
茶叶味道能不能更好些?这个可以有!今年2月,农业部发布通知,今年将以果菜茶生产为重点,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
根据农业部公布的方案,
茶叶生产推行有机肥替代化肥,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名优
绿茶重点区域,长江上中游特色和出口
绿茶重点区域,西南
红茶和特种茶重点区域,以及东南沿海优质
乌龙茶重点区域。
推广的技术模式一共有4种, 包括“有机肥+配方肥”模式,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建立大型沼气设施,将沼渣沼液施于
茶园;推广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机械深施等技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力争到 2020年,
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1.2%或提高0.2个百分点以上,土壤贫瘠化、酸化、次生盐渍化等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