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观音茶从产生发展到现在大概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无论是魏荫的“观音托梦说”,还是王仕让的“乾隆赐名说”,铁观音茶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带着浓郁的芬芳从美丽的传说中一路走来,到了安溪,你能深刻体会到了观音茶的发展与变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年一个样、一年一个标准,年年都会出现新名词、新概念。“清香型、浓香型、韵香型、老铁;轻发酵、中发酵、重发酵;新观音、老观音;正炒、正味、真味、消青、拖补、拖酸、消正、消酸”等等,有时候搞得做茶人也未必都能讲清楚。
铁观音春茶在3月下旬萌芽,5月上旬开采,秋茶在10月上旬开采,以寒露前后几天的茶最好,铁观音茶俗有“春水秋香”之说。鲜叶采摘须在嫩梢形成驻芽后,顶叶刚展开呈小开面或中开面时,采下两、三叶,最标准的是一枝三叶型,并做到不折断叶片、不碰碎叶尖、不带余叶和老梗。
至于春秋茶中的高档铁观音,其制作条件非常苛刻,可以说必须具备“天、地、人”三要素。天,指的是晴天采摘的,制作过程晒青需有“时阴时阳”的光照,晾青需有微弱的北风,即如“秋高气爽”的天气;地,是指鲜叶采至海拔较高、并得到精心培育,2-5年生长的纯种铁观音茶树,而这仅仅是必要的条件,还得需要配之以精湛的制作技术。如在做青阶段,要灵活地掌握“看天做青”和“看青做青”。
可以说铁观音茶的基本采制工艺没太大变化,但科技的进步及机械和空调的使用,不但使茶产量及质量得到极大提高,也使得铁观音的工艺得以改进和发展,在传统铁观音茶叶的基础上,新工艺茶(轻发酵茶)也在早些年应运而生。
铁观音的基本分类
由于空调的使用,茶青可以延时存放,这使得新的制作工艺得以诞生。铁观音新工艺实质上是由原来的传统工艺转化为轻发酵工艺,而在轻发酵工艺中根据加工时间的不同及做青阶段的差异,大致又演化为正炒做法(当地人又称传统做法,实质上应是新传统做法)、消青炒、与拖补三种做法。
这种轻发酵茶叶的诞生,也是和市场需求分不开的。原来北方人对茶叶的认识主要体现在绿茶上,对铁观音茶也参照绿茶的标准:干茶要翠绿,茶汤要鲜爽。为迎合这种需求,渐渐地铁观音茶发酵越来越轻,更像绿茶了。有绿叶红镶边,墨绿色,朱砂明,金黄汤色韵味显,这样极具铁观音茶传统的茶叶在产地却慢慢地被沦落为二级产品,而那些追求口味鲜爽,所谓煌口的茶却很吃香。
何为煌口呢?煌口是当地人对高品质铁观音茶香气与滋味的一个描述,据说能达到这种品质的茶,香气物质丰富,除了拥有典型的兰花香,有时还会有诸如玫瑰等其他花类的香气,滋味比较醇厚耐冲泡。喝到嘴里也是芳香四溢,并是一种淡淡的,似有似无说不出是什么香气的感觉。
具体来说正炒做法是,第一次摇青一般2-3分钟,第二次摇青5-10分钟,第三次摇青应按天气及茶青的变化适当掌握,少则5-10分钟,多则20-60分钟,当然这都不是绝对的。每次摇青之间,相隔大约1个小时。而第四次摇青,要摇到茶青的青气基本消失,有花果香气。正炒做法的茶青,在摇青完成后,至杀青时间,一定不能超过次日的中午。正炒做法是多摇少摊,摇青时间长、摊凉静置时间短,通常称走水。
正炒做法基本按传统铁观音的制作工艺,多摇青少摊凉让茶叶充分完成走水过程,并及时下锅杀青,所以称为正炒。正炒做法具有传统铁观音的特征,但凉青存放空调间,去红边,发酵轻,是原传统工艺所没有的。正炒干茶砂绿色明显,因走水充分汤色黄绿、明亮、透白;汤味滑、活、厚,上等茶花果香浓郁,观音韵明显,回味甘甜,口齿留香;叶底色黄绿,有光泽,底片柔软。
正炒茶,汤水温和,刺激性小,喝着有较舒服的感觉。但是第一泡品饮时会感觉茶汤本身不够香,而二、三泡品饮之后则会有较强的回甘出现,并普遍带生津感,呼吸之间口腔中感觉香气明显。也就是说,品饮后的感觉好于品饮时的感觉。正炒中的极品铁观音,茶汤入口即有回甘,几乎来不及细细品味,口中就芳香四溢,五、六泡碗盖还有明显的香气。
目前安溪地区高价位极品铁观音茶几乎清一色是正炒,甚至有不少制茶者认为茶品若香气高扬就流于俗气,而应该高雅耐品,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可以反映出业界的最新风尚。
具体来说,第一次摇青,大约2分钟,第二次摇青,2-3分钟左右,第三次摇青,约3-5分钟。第三次摇青以后,将摇好的茶青,置于空调间,静置至茶青的青味完全消失,才可以开始入锅炒青。由于茶青静置时间较长,杀青时间拖延至第三日早甚至更晚,因此称为拖补,又叫拖青。拖补做法少摇多摊,摇青时间短摊凉静置时间长,通常称失水。
拖补,从字面来看就是拖后补充,是青叶到了正常的要杀青的时候,但青叶还不能完全完成做青要求,因此还要在超出的时间继续做青,于是有了拖的说法。不能完成做青可能是由于天气气候或茶青太多太忙等因素的影响,不能按时完成做青,后慢慢地就形成了这种拖补风格的茶。要拖,就需要配以空调和抽湿机来完成。这样,就少摇多静,不摇出水,而是静置失水。
这种工艺做出的好茶,有青香、酸香或清酸味,但基本没有了铁观音的音韵,做的不好的会出现闷青味或臭闷酸味。这类茶因为走水不充分,发酵程度较低,冲泡时要快冲快出,否者汤色呈浑绿色,茶汤青涩味明显。同样因为走水不充分,发酵程度较低,这类茶底片青绿或墨绿,叶面生硬,青味明显。但此类干茶,色泽碧绿,第一泡开盖较香,很容易被刚接触铁观音的茶友所喜爱。但此茶香气不太持久,第三四泡香气即弱,品质较低的茶其香气或会出现臭酸青味。
消青茶:消青茶的做法是介于正炒和拖补之间的一种工艺。一般来说是在茶青采摘后第二天中午至晚上凌晨以前,在摇青结束后,完成杀青工艺。这种制作方法中,根据杀青时间和摇青程度不同,又派生出消正、消酸茶,靠近中午完成杀青的称为消正,靠近晚上的称为消酸。
具体说到消正、消酸的差别则很细微。
消酸茶:毛茶条形较紧结,色泽墨绿,香高,较醇正和有音韵,带酸甜味,汤黄色或深金黄。
去红镶边工艺
我们知道优质铁观音成品茶的品质标准:茶条紧结、卷曲、重实、匀净,呈陀螺形。色泽茶绿,汤色橙黄,具有兰花香、蜜桃香,滋味醇爽可口,较耐冲泡,叶底肥厚,绿中透红点,并有“绿叶红镶边”之称。而现实中原传统铁观音的成茶品质标准已和现实不符:茶条不再紧结,沉重似铁的感觉也没有了,叶底匀净呈“绿叶红镶边”也不见了,市场上的铁观音叶底几乎没有完整的,原因在于中发酵茶几乎成为历史,空调的流行不可避免将铁观音引向轻发酵工艺。
在铁观音新加工工艺里,专门有一道工序,就是去红边工艺:茶青在摇青结束,完成杀青工艺后,用布包裹茶青在地上拍打,由于茶青的红边脱水最充分,较干燥,经过拍打后红边即脱落去除。而经过拍打的叶片其完整度也肯定受到了影响,这就是“绿叶红镶边”不见了,市场上的铁观音叶底几乎没有完整的原因。那么为什么要去边呢?其一,有红边会造成茶水汤色重或红汤。其二,目前铁观音茶水滋味贵“鲜”贵“清”,而红边的存在容易使水出老味、杂味,,而“清”的内涵是指毫无杂味,茶可以没有明显香气,但一定不能有杂味,特别是正炒茶上等品必须要做到香清、高雅。
2、传统浓香型铁观音茶的回归
现在福建安溪又开始流行传统炭焙浓香铁观音了。
· 浓香型铁观音
相较于轻发酵观音茶,浓香观音茶有其自身的优点:
5、浓香型铁观音滋味更足:经火烘焙后,滋味醇和、厚重。
韵香型铁观音
何为韵香型铁观音茶呢?韵香型铁观音茶其发酵程度介于清香型和浓香型产品之间,即保留了清香型产品的清雅芬芳,又有浓香型产品的纯正口感。在传统正味做法的基础上再经过120℃左右烘焙10小时左右,提高滋味醇度,拓展香气。茶叶发酵充足,传统正味,其汤色澄明清亮,黄中有绿。
2016年4月19日正式实施的国家标准,使其成为继清香型、浓香型之后第三类具有国家标准的安溪铁观音产品。
一、烘焙是必备环节,
二、贮存条件需达标,
三、5年以上的储存时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