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产于苏州洞庭,人间天堂有山有水有园,再加出此名茶,也是“天堂”题中应有之义。历史上记载,此茶原名“吓煞人香”,进贡康熙,康熙觉得这个名字不雅,便赐名“碧螺春”,这个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虽然有几个版本,但碧螺春是皇帝赐名,大概是不会有错的。
碧螺春名满天下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清末学者俞樾指出:“今杭州之龙井,苏州洞庭之碧螺春,皆名闻天下,而在唐时,则皆下品也”。不仅如此,直到康熙五十九年左右,还有“茶自江苏洞庭山来,枝叶粗杂,值钱七八文”的记载,可见档次很低。得到康熙欣赏、赐名之后,采制工艺精益求精,终于以一嫩三鲜(芽叶嫩,色香味俱鲜)的品质声名大振,成为茶中翘楚。
但无论皇帝欣赏不欣赏,无论拥有一个什么名字,碧螺春确实是上苍成全的茶中之茶,有江南秀女之娇,兼江南名士之雅。洞庭山的地理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茶树生长,这不足为奇,碧螺春得天独厚之处在于,这里是茶果兼种区,所谓“茶园不宜杂以恶木”,这里是杂以香花佳木,花果香气自然窨染、渗透,加上摘得早,采得嫩,拣得净,自然品质优异。
前些年碧螺春假冒的不少,老苏州们是这样鉴别真假的:先看外形,条索纤细如蜂腿,卷曲成螺,茸毫满披但不很浓,银绿相间(或银白隐翠);再看冲泡,茶叶冲泡有上投、中投、下投三种,碧螺春是典型的上投,即先注水后放茶,真正的碧螺春,投入杯中,茶入水即沉杯底,细芽慢慢展开,汤色微黄;最后是品味,头道鲜爽,二道甘醇,三道微甜,且蕴含淡淡花果香的,就是真正的碧螺春。用这个方法试过,对苏州人的精于此道十分信服。
茶虽人人喝得,但苏州人品碧螺春的环境,叫人羡煞。他们往往到那些古意盎然的古典园林里,看着风景,听着评弹,轻啜细品。浮生得此片刻悠闲,叫人有不枉此生之感。
后来越发连名人墓地也成了他们吃茶的去处,初一听有些突兀,细想想更觉得苏州人的不俗。墓地本是清净地,与茶相宜;茶心即闲心,但红尘中人难得闲心,到了那种地方,看着一代风流终究难逃一个土馒头,还有什么仕途经济是放不下的,有什么腥臊荣利是抛不开的。一念至此,满心清凉,手中的茶,格外能品出它的真滋味。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这是人无解的苦痛。茶园年年碧绿,但今年绿着的不是去年的茶;茶香轻扬,墓里的人一土之隔,永远喝不到一滴。茶热茶凉,茶浓转淡,其实人生就是一盏茶的功夫。多事烦闷的春天,像我这样百无一用的人,最大的享受就是,消受一杯碧螺春。
(责任编辑:品茗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