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白茶主要是靠太阳晒,七分晒三分焙,不炒不揉。借助阳光,风力来把控茶叶的走水,从而形成鲜美爽口,甘淋醇和的特有品质。
1
采摘
此处以采摘白茶春茶为例。
白茶芽讲究鲜嫩,叶讲究内质丰富,需更多沉淀。因此银针的采摘时间要早于白牡丹和贡眉。
以白毫银针举例,北风天的晴天采摘最宜,气温高、湿度低,茶青容易干燥,可以制出芽白梗绿的上等银针。雨天和大雾天均不宜采制,否则,所制“银针”就会“灰黑”没有鲜灵度。
2
萎凋
萎凋,白茶品质形成的重要工序。师傅将采摘下的鲜叶按一定厚度均匀的摊放,通过晾晒,鲜叶呈现萎蔫状态的过程就称萎凋。
我国白茶、红茶、青茶等茶类制作中的第一道工序都是萎凋,但程度各不相同。白茶萎凋程度最重,鲜叶含水量要求降至40%以下,红茶萎凋程度次重,含水量降至60%左右,青茶萎凋程度最轻,要求含水量在68-70%之间。
自然萎凋
日光的自然条件下使叶子萎凋,被称为日光萎凋。萎凋过程必须根据天气情况,及时观察叶温变化,叶温提升到一定程度,需移至室内凉置,
室内萎凋
指采用向萎凋室吹送热风进行鲜叶萎凋的方法。为解决阴雨天时无法进行室外萎凋的问题,一般采用室内萎凋槽或萎凋房加温萎凋的方式。
在日常传统工艺白茶生产中,可以见到,茶叶在萎凋帘上并筛发生在一天半及两天这两个时间点,并筛时,毛茶毫色发白、叶端翘起、叶子不贴筛、叶缘略向叶背垂卷,并筛后茶叶层增厚,温度自然提高,氧化酶活性得以提升。
一直到活力下降太快,就要及时停止萎凋,进行干燥,毛茶就算完成了。
萎凋的标准
萎凋的常见问题
萎调不足
萎调过度
萎凋不匀
同一批萎凋叶萎凋程度不一。萎凋过度,不足叶子占有相当比例,这是采摘老嫩不一致及操作上不导致的。制出毛茶第索松紧不匀,叶底花杂,这是萎凋上最忌讳的。
3
干燥 — 最后的涅槃
干燥的温度、投叶量、时间、操作方法,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技术指标。
白茶干燥工艺具有传统与现代的方法。传统的方法就是利用太阳光干燥和焙笼炭火烘焙,现代的方法多用烘干机进行干燥。
太阳光干燥
最古老的白茶干燥工艺类似于中草药制作,直接利用太阳光照射进行干燥。萎凋后的白茶芽叶,利用特定的阳光干燥一定的时间,使茶叶内多余的水分气化。在福鼎太姥山麓的一些山民,至今还保留这种原始方法。这种干燥方法掌握不好,会使白茶含水率太高,存储时易产生霉味。
焙笼炭火烘焙
焙笼炭火烘焙,这种方式从明清时代开始流行,流传至今,广为利用。焙笼工具包括:焙盖、焙置、火锅、火锅架四部分,烘焙过程还用到特殊竹制工具—软竻。焙盖和焙置都是用竹编制,需要烘焙的白茶放在焙盖里。焙盖置其上,焙置内放火锅架和火锅。火锅用铁铸造,火锅架一般用杂木制造,起到固定火锅作用。软竻也是竹篾编制,在烘焙过程起到转运白茶的作用。
具体操作程序
1. 先在火锅里放置完全燃烧的木炭(木炭燃烧注意不能产生烟,影响白茶品质),木炭火上密盖着草木灰,使火锅上方的温度控制在30~40℃。
2. 在焙盖上薄摊白毫银针0.5千克,烘焙3~5小时,烘焙讲究低温慢焙,费工费时。
3. 烘焙过程中用软竻进行翻拌,制茶师根据白茶的颜色和香气变化程度,进行翻拌。
炭火烘焙加工后的白茶炭香、毫香明显,这种干燥工艺的白茶广受消费者喜爱。此外,这种干燥方式的白茶耐储存。
干燥机干燥
现代白茶生产更多采用干燥机干燥。
白茶萎凋叶达九成干时,采用机焙,掌握烘干机进风口温度70~80℃,摊叶厚度4厘米左右,历时20分钟至足干。
七、八成干的萎凋叶分两次烘焙,初盘采用快盘,温度90~100℃,历时10分钟左右,摊叶厚度4厘米,初焙后须进行摊放,使水分分布均匀。复焙采用慢盘,温度80~90℃,历时20分钟至足干。
白茶成品含水量标准
白茶成品含水量标准临界点为7%。科学研究证明,茶叶水分含量低于7%时,水成单分子层,空气中的水进不来,利于茶叶品质的稳定。因此,成品白茶的水分含量必须低于7%,目前福鼎行业内推荐6%。
经过干燥工艺的白茶大多控制在5%以下,若要长期储存白茶含水率最好在4%左右。但有些不太正规的商家,卖的白茶含水率高达10%到12%,这样的白茶来年就会变质。建议爱好收藏白茶的茶人们购买散装白茶时,勿贪便宜,注意白茶的含水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