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的生态已位全国之冠,列车行驶到赣省之内就可以感受到浓翠气息,好山育就了好茶。提到江西的茶,首称必是庐山云雾。“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匡庐之山,云雾变幻无穷,所产之茶香凛味久,正是高山绝顶之味。
初探云雾茶
庐山坐落于九江市境内。九江古称浔阳,因有“江到浔阳九派分”之说,故名九江。
明清时期,九江曾与福州、汉口同时被称为“三大茶市”,九江则是茶市之冠。清末民国,多省的茶叶必通过九江来中转,赣、鄂、湘、皖、闽等地的茶也源源不断从此南北西东地转运,九江亦成万里茶路的重要节点,等到抗日战争始,水路中断,繁华顿成荒芜。
探访庐山云雾茶,最佳时间为谷雨前后,此时高山茶才正要采摘。我们来时,临近谷雨,山间犹为清冷。庐山之东面又拥第一淡水湖鄱阳湖的水气,北衔长江,千水朝山,气势雄卓不凡,所产之庐山云雾茶竟也沾染了清冷凛烈的花香。
唐朝时庐山茶已很著名,白居易曾往山中挖药种茶,题诗曰:“长松树下小溪头,斑鹿胎巾白布裘,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麋林鹳是交游”;朱德曾赞“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年饮,延年益寿法”。
一山藏五教
山间的东林寺则为净土宗之祖庭,山下的白鹿洞书院,则为人文之繁花、儒史之绝唱。晚唐之李渤创始,及至朱熹、陆九渊,延至元明清三代而不绝。庐山上除了佛道寺观之外,亦有基督教、天主观、伊斯兰教的各色宗教庭宇,所谓“一山藏五教”。
采回来的茶叶就在老厂车间里加工,今天做的茶一芽一叶略见粗老,黑条也多了些。听说我们要试一下茶味,厂家就用玻璃杯投入茶,拎起开水壶泡上几杯,香气就从杯中生发,水气氤氲起来,饮一口清甘入喉。没有闽南潮汕的功夫茶具,却也正是这里惯常的泡绿茶手法。
去年夏天来九江,并没有遇到茶季,只是在山里胡乱转了一番,也是被庐山极好的生态打动,这一次铁了心,无论如何一定要去云雾茶最好的产地去看看。接近庐山植物园,据说这是庐山云雾茶最具生态之美的产地。
高山云雾茶比其它茶采摘时间晚,一般在谷雨后至立夏之间方开始采摘。这一片的茶园才发了些嫩芽,此间品种多样,芽叶肥壮,白毫披覆。撷取一枚茶芽,嚼时可知天然的清甜味。
阳光极好,从林间透下,散播五彩的光。近处的杂木林,有许多我们未能识别的珍奇植物。远处红色屋顶错落,却又见鸟鸣涧深,溪流蜿蜒,恰如桃花源深处仙人居所。
云雾茶的炒青也是一门考究的手艺活
傍晚的斜阳映照路途,城市华灯初上,郊外的林姓茶农家,正将一天辛苦采撷的鲜叶摊凉、入簸,准备炒茶。赤手在铁锅中成就茶香,汗水更凝成云雾之味。看过很多地方的绿茶炒制,庐山云雾茶的手工炒制和别处并无太大的区别,只是造型时,林师傅家仍旧沿袭习惯在锅里进行揉捻。
一芽一叶初展的鲜叶,薄摊四五小时后开始炒青。杀青时,以双手向内翻抖为主,投叶量不大,先抖后闷,抖闷结合,炒至青气散发,茶香透露,叶色由鲜绿转为暗绿,即为适度,时间约6~7分钟。旧时须在竹簸箕内滚揉,现多在锅内炒揉结合,降温后将茶以双手搓揉成形。揉时亦有提毫之手法,使茶毫显露。
庐山云雾茶的烘干最为特别,会使用专门的烘灶,类似家用的炉灶,高高垒起,铁锅是倒扣的,铁锅之上再架起木制的烘箱,烘箱层列烘网,烘网类似抽屉可以活动。下面烧柴火,用柴火幅射出的热气进行烘干,既没有烟味,也不会导致过水烧焦。烘干的茶香更温和细腻,条索自然舒展。
山体更见深旷,林木花草繁茂,松杉奇枝,路傍白色野蔷薇花怒放,大树之下隐然有茶树散落生发。
据《庐山志》载:庐山云雾茶“初由鸟雀衔种而来,传播于岩隙石罅……”。又称钻林茶。据说这是云雾茶中的上品,只是因为散落于林下或溪涧暗流之间,寻觅艰难。
我们分头去采制山间的野茶。林下蛛网、滑石青苔,光影间茶香幽发。采摘一芽一叶的标准,预备下山后短时摊晾,家中小锅杀青、揉捻、复烘,后来喝到晓燕老师惠寄来的此番采制的野茶,果然滋味清奇,同样是庐山云雾的天赋异禀,此是后话。
山间另有山茶科植物的嫩芽被称为茶耳,厚嫩酸甜,可以嚼来细品。虽值春天,此间亦有茶园枯草败落,应与除草剂有关。亦见松杉林立下的茶园,芳草细美,不禁转为欢喜。
幽兰清香得益于内在品质与到位的工艺
七尖有机茶刚开始时并不是特别好销,当年建厂、包装、推广,都花费了不少精力。这些年人们越来越重视有机健康概念,市场的销路就变得特别好。他们的工艺也很讲究,采回来的茶先行用竹筛选过分类,这样在炒青时更可以把控品质。
车间木架上陈列着一层层竹筛,这些鲜叶采回后先行摊晾,因是群体性品种,碧翠的鲜叶也间夹黄绿或微紫的芽叶,皆为一芽一叶初展,不少有虫蛟的痕迹,散发着幽幽清香。
摊晾过程中有一个工艺比较特别,他们会使用一个竹制滚筒摇青机,里层衬白色棉布,用以摇动摊晾后的鲜叶。这有点像武夷岩茶的摇青工艺,只不过绿茶只能有短时的摇动,目的在于散发青气,发挥茶香。
最讲究的则是炒青技术,必须炒得透,炒得熟,这样就不会出现绿茶刺激肠胃的现象了。整个工艺说起来简单,但要做出云雾茶的兰花香,却需要极用心来把握。
喝一杯茶,庐山云雾的清甘与花香一并入喉了。远眺,又有云雾飘缈在山间,所谓云雾入盏,正是此间茶叶的真实写照了。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