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茶新茶不宜马上喝
早在清代中叶,文人周亮工在《闽茶曲十首》写到:“雨前虽好但嫌新,火气难除莫近唇。藏得深红三倍价,家家卖弄隔年陈。”如文所指,谷雨前后采摘的茶叶(指新茶)虽好,但火气难除,不宜马上就喝。岩茶经过贮存,去了火气、滋味更醇,因此家家户户都以储存陈茶为荣。这段描述不仅点出了新茶火气难除、需要陈化的现象,而且也反映出早在清代中叶,武夷山茶人就有了储藏陈茶的习惯。
明末清初,武夷山开始出现制作岩茶的工艺。这种工艺既晾又摇,既烘又焙,十分繁复,是所有茶类中最高超的制作方式。其中,杀青需要240°以上的高温,烘干需要120°以上的高温,后期的炭焙一次火,就要7到10个小时,新茶火气大也就在所难免了。
除却火气大以外,还有口感因素。新茶火烟味大,偏碱性,植物酸含量高,有一定的刺激性,喝多了胃就受不了,口感比之陈茶也稍逊色。经过一段时间存放后,火烟味退除,茶性转温和,茶香更显、茶味更足,口感也更好了。
岩茶越陈越好?
中轻火的茶存放一到两年就要喝了,再放下去,茶叶可能返青。而中足火功的茶则适合长期存放,但也要注意防止茶叶与空气接触后形成返青。新茶焙一次往往达不到标准含水量,3~5个月后会进行一次复焙。茶叶耐存放还要看山场,好的山场产的茶叶就耐焙耐放,反之山场越差,茶叶也就越不耐焙、不耐放。
现在,国标制定的武夷岩茶含水量是3%以下。这个标准的制定,某种意义上说,对延长岩茶的保质期是有积极意义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喝茶人喜爱“隔年陈”,盖因岩茶久存后茶味凸显、滋味厚重,并且没有新茶的刺激性,对人体有益。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