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
一杯以后,再试一二杯,释躁平矜,怡情悦性。
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
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
故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且可以瀹至三次,而其味犹未尽。”
在袁枚的笔下,武夷岩茶的形象跃然于纸上。
岩茶是清芬扑鼻的,喝完之后是有回甘的,岩茶不仅滋味厚重,还有韵味。
同时,这位专家也告诉了我们品饮武夷岩茶的正确姿势,要先闻其香,后试其味,最后在嚼茶叶,这样喝茶,就能感受到岩茶的魅力。
且岩茶会让人上瘾,喝了一杯还忍不住要喝第二杯,第三杯。
岩茶就是这么魔性,让人念念不忘,为之成狂。
于是,在岩茶这分数爆表的魅力吸引下,越来越多人前赴后继地深入研究,试图能列出一道公式,将岩茶解剖,让茶友们一入门就能迅速了解岩茶。
在前人的努力下,终于得出了一套公式,想要喝懂岩茶,可以从5个方面着手。
1、香气
2、外形
3、汤色
4、叶底
5、滋味
在这5个方面中,滋味是最难懂的一项,甚至其难度可以超越山场论。
因为在滋味中,还包含了岩韵、岩骨,光是这2个名词,都能让不少茶友晕上好长一段时间。
既然滋味的难度最大,就放在最后一项了解,先来看看其他4个公式元素。
1、香气
岩茶的香气,可分为3种。
一是品种香,二是山场香,三是工艺香。
不同的山场因为土壤、气候的个性差异,也会影响岩茶的香气,比如某些山场容易做出高扬的花香,而有些山场做出的花香就细幽、内敛。
工艺对香气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发酵的程度、焙火的高低都会影响到岩茶的香气。
重发酵的岩茶容易做出果香,焙火高的岩茶也容易出现果香。
如果发酵程度轻、焙火低,就容易做出花香。
一款好的岩茶香气亦是有特征。
若岩茶冲泡后热汤香长久,清而不俗,细而悠长,杯底冷香明显者为优。
2、外形
外形是否合格,用一句话便可概括:
“须质实重量,条索长短适中,紧皱稍细,条索形状力求纯净,整齐美观,色泽须呈鲜明”
总结来说,一款好的岩茶,条索一定是整洁、均整、颜色鲜明。
焙火到位的岩茶,还有蛤蟆背和白霜。
3、汤色
岩茶不论是何种火功,要求汤色一定的清澈、透亮的。
如果汤色浑浊有杂质感,则是工艺不到位。
如走水没有走透,就会出现浑浊感;或者是焙火不到位,使岩茶返青了,也会出现汤色浑浊的情况。
或者说,焙火用力过猛,是条索炭化,冲泡时也会出现浑浊感。
4、叶底
岩茶的叶底,也能透露出许多信息,如岩茶的品种。
一款好岩茶,叶底软亮,叶肉肥厚,叶色发亮。
如果叶底出现烧焦、发黑、叶质粗硬的情况,均是有问题的叶底。
更为重要的是,要看叶底是否鲜活。
何为鲜活?
即叶底用手能轻松拨开,且有弹性,叶底不会用力蜷缩在一起。
5、滋味
岩茶的滋味,包罗了岩茶的岩韵,不免有些高深莫测的色彩。
若要说滋味中的岩韵,其实也难理解,前辈们已经用“香、清、甘、活”4个字高度概括了岩韵给人的感受。
香:汤水中要有香气,这香气可是岩茶的品种香、山场香,也可以是岩茶的工艺香。
不论是以何种形式出现,岩茶的汤水是一定要有香气的。
清:岩茶的滋味,是清纯的,没有杂质感的。岩茶的汤水,可以含有丰富的内容物,但不能有浑浊感。
甘:岩茶的滋味,以甘甜为好,不能有苦涩感、酸涩感。品质优异的岩茶,回甘清甜,舌面有生津感。若岩茶会带有苦味,这苦味一定会迅速化开,不会在舌面多做停留。
活:岩茶有活力,体现在岩茶汤水层次的变化上。
一款有活性的岩茶,汤水必然有丰富的层次变化,有不同的香气变化,前味、中味、后味层次明显。
岩茶的韵,虽说可用4个字分解,但具体的滋味与感受,还需要自己在品茶时用心体会。
岩骨与花香,一直是岩茶发烧友想要认真喝明白的元素。
虽说村姑陈能用文字与茶友们喝岩茶的指标和大致感受。
但每个人对岩茶的感受都不一致,这些指标只能够辅助大家,类似于提供一条捷径。
至于喝茶路上风景几何,只有亲身体会过才能下定论。
不知道,你们对岩骨花香是怎么理解的?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