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茶叶茶库 > 其他茶类 >

探秘古法工艺只为一杯纯正正山小种

时间:2023-11-20 16:16来源: 茶的故事 作者:杯小茶浏览:
端起手中一杯红茶,看红润茶汤在杯中泛出金圈,一丝丝花香、果香窜入鼻腔,轻启朱唇时,茶的滋味抚慰了舌尖的味蕾也滋润身心。 此时,你可曾明白这杯中茶的来历,你可曾知道那制茶人也有一腔思想想通过这杯茶来表达。 今天,杯小茶为大家推荐一款带着人文温度的正山小种
普洱茶
端起手中一杯红茶,看红润茶汤在杯中泛出金圈,一丝丝花香、果香窜入鼻腔,轻启朱唇时,的滋味抚慰了舌尖的味蕾也滋润身心。
此时,你可曾明白这杯中茶的来历,你可曾知道那制茶人也有一腔思想想通过这杯茶来表达。
今天,杯小茶为大家推荐一款带着人文温度的正山小种,来自自然农法茶园,半野生小乔木茶,茶树龄40~50年,由制茶师正统小种红茶工艺(非烟熏)手作,茶叶有着正宗天然花香,不仅滋味清甜有佳,而且尽显高山野韵红茶之本色。
 
干茶:条索俊秀,茶芽紧结,黑润略带光泽,淡淡的山野气息在鼻息间萦绕。
茶汤:汤色清澈透亮,泛着圈圈晕轮,似花香,似果香,野韵清晰。
茶底:茶底干净,茶芽显,片片嫩叶,余香萦绕,尽显高山野茶之本色。
自然农法茶园,对茶园的保护不仅是保护茶树本身,还要保护茶园周围的植被,多年来形成自然生态链,不需要任何化学农药,使茶园里的花鸟草虫形成天然平衡,以花为伴以草为修,在透彻尘世的纯净天空下,山峦重叠,佳木葱郁,云海漂浮……滋养这批优质的茶树。
这片闽北深山幽谷中的老茶
在曾经一度的荒芜中,坚强不息的生存下来
苦难赋予了他们更丰富的内在价值
茶性一如坚韧不屈的智者
深沉却又不失睿智
好茶出深山
因为在深山中,采茶只有步行
来回需要6个小时
每年采摘,山里天气多雨
道路崎岖泥泞更加不好走
 
茶无绝品  至真为上
做茶的人就是努力做到求真
做茶不只是技术问题,还需要耐心的等待
需要兼顾天气等各方面的细节
假如没有太阳,雨水青和露水青都做不出好香气
态度决定品质
做茶也是各种条件的平衡
首先追求水和香的平衡
晾青、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筛分、提香
每个细节都不能马虎
尤其是在山里萎凋是难题
海拔高,几乎每天都云雾缭绕
走水不透彻的茶就会发涩
只有走水到嫩叶出现自然褶皱
用手抓取,手感柔软如丝绸质感才可以开始揉捻
 
这款正山小种位于高山上
只能用小批量的手工制作
好在山上的春天气温比较低
夜里基本上在 10-16度
长时间自然的低温发酵,可以保持天然花香
每天夜里制茶师仍不休息
静静等待香气的变化
发酵程度必须恰到好处
太浅有草青味
太深了就无法保持自然清香
用竹匾盖住焙笼
慢慢的文火慢焙
火力太急就会出现里外不均
焙好第一轮再进行一次复焙
激发茶内质的香
并保持茶性的稳定
 
好茶会说话
全程不落地加工
洁净无污染 无需洗茶
茶汤清澈透亮
香气和滋味持久稳定
九泡有余香
花果香清雅 口感甘醇
虽无法量产,但以精取胜
这一片自然农法茶园常年云雾缭绕,水分充足,孕育了40-100年树龄的老茶树,底部长满青苔,因为几十年未去人为裁剪,茶树枝干虽小,但都长成了一人头那么高。
由于树鸟虫草的共生,茶树整体发芽率虽偏低一些,却更加天然无污染,茶树上的茶芽也饱满有精神,闪闪发亮,白毫密被,直接咀嚼清新甘甜,饱含春天的味道。
基于祖传基础上的创新工艺,经过前后约两个星期的手工制作,将这样的6-8万颗茶芽做成1斤干茶,这茶怎能不好喝呢!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普洱茶 普洱 茶树 好茶 工艺 茶叶 萎凋 茶园 发酵 洗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太湖白茶的采制工艺
太湖白茶的采制工艺
金坛雀舌茶的炒制工艺
金坛雀舌茶的炒制工艺
仰天雪绿茶的采制工艺
仰天雪绿茶的采制工艺
乌龙茶加工新工艺的技术探讨
乌龙茶加工新工艺的技术探讨
太姥翠芽茶的加工工艺
太姥翠芽茶的加工工艺
杜仲茶的制法工艺
杜仲茶的制法工艺
壁渡剑毫茶的采制工艺
壁渡剑毫茶的采制工艺
红茶基本制作工艺
红茶基本制作工艺
杏山竹叶青茶的制作工艺
杏山竹叶青茶的制作工艺
岳西翠兰茶的加工工艺
岳西翠兰茶的加工工艺
玉印剑锋茶的采制工艺
玉印剑锋茶的采制工艺
南湖银芽茶的采制工艺
南湖银芽茶的采制工艺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