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砖茶是中国茶叶生产和贸易中的一个奇迹。它有着特殊的形状,有着漫长的演变过程,有独特的饮用功效,更有神奇社会功能。所以,一块砖茶,它已经不是一种纯粹的茶叶,而是通过历史的沉淀,赋予了它深厚的文化内涵。
1946年《边疆建设》[第1卷,第1期]上刊登冰洁撰写的《漫谈茶砖》记述:“所谓砖茶,就是把普通茶叶用强力的压缩器,压成像砖那样的硬薄板,但是并不像砖那样脆弱,其硬度除非用据以外简直无他法切开,因为普通的茶叶蓬蓬松松,搬运至感不便,于是把它压成茶砖自可免去这种麻烦”。
羊楼洞生产砖茶的历史有多久呢?按一般通常的说法,只有数百年。这种说法既正确,也不正确。说它正确,是因为这种长方体的茶砖,确实在羊楼洞出现才几百年。说它不正确,是因为砖茶的形状和工艺经历了漫长演变过程。它的历史传承,绝不是仅有几百年。
1923年《上海总商会月报》上登载的《近六十年来之茶砖价格》一文中说:“中国之造茶砖已历三千年,十六世纪西伯利亚已有中国茶砖”。十六世纪西伯利亚已有中国茶砖,这是有可能的,但中国之造茶砖已历三千年,却是比较夸张的说法,因为中国的茶叶史也才三千多年。
1939年《茶讯》杂志第3期上登载的一片文章《砖茶贸易今昔谈》(作者王先环),也说到砖茶的历史。文中说:“砖茶的生产,始于唐、宋时代,古名饼茶。宋时的茶马政策,就是以中土的茶,换塞外的马,当时所称的茶,便是砖茶,其产地多在长江流域。近代的青砖茶以鄂南崇阳、通山、蒲圻及湘北的临湘等县之老青茶为原料,多集中在羊楼洞制造”。
《宋史·食货志·下五·茶上》载:“茶叶主要品种有二类:‘曰片茶,曰散茶,片茶蒸造实卷模中串之’。”这里所谓的“片茶”,系将茶叶蒸后压成饼状,即今青砖茶之雏形。
著名茶文化专家傅宏镇先生(1901—1966),1921年毕业于安徽省茶务讲习所,1923年曾在安徽秋浦、祁门茶场任职,他也曾经是吴觉农先生的朋友和同事。1935年《农村复兴委员会会报》 [第2卷,第11期]刊登有傅宏镇先生的一篇力作《两湖茶业之史的研究》。他在其著作中开篇提到:“两湖名茶,自惜驰誉,红茶、砖茶,为其精品。输出海外,年达数十万担,其运入俄者,占华茶出口额二分之一。宋元丰年间,西戎马市,尤以砖茶为主,而此种砖茶之制造,以湖广福建为策源地,即宋代宫中贡品之龙凤茶”。
傅宏镇先生还以宋代陶殻《清异録》中“景德初,大理徐恪,有贻卿信铤子茶,茶面印文,曰玉蝉膏。又一种曰清风使。”为证指出,“抟茶为锭,即今砖茶也”。
由此可见,羊楼洞的砖茶是由唐、宋时代的饼茶演变而来。当然,这中间还有一个知名的化身,那就是明代的“帽盒茶”。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