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古老的红茶竟然是被“睡”出来的
时间:2023-11-24来源:茶频道 作者:佚名浏览:
次
正山小种,又称拉普山小种,属红茶中的小种红茶,首创于福建省崇安县(现武夷山市)桐木地区。她是世界上最早的红茶,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后来的工夫红茶都是在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正山小种按一芽、二、三叶的标准进行采摘,再经萎凋、发酵、干燥等工序制成。
正山小种,又称拉普山小种,属
红茶中的小种
红茶,首创于福建省崇安县(现武夷山市)桐木地区。她是世界上最早的
红茶,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
历史,后来的
工夫红茶都是在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正山小种按一芽、二、三叶的标准进行
采摘,再经
萎凋、
发酵、干燥等工序制成。正山小种分有烟和无烟两种,有用松针或松柴熏制的称为“有烟”;没有用松针或松柴熏制的,传统的烘焙则称为“无烟”。
历史不能假设,因为每一段必然里都有着偶然,正山小种的诞生也是一样。
明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发展经济,减轻民众负担,下旨罢造
团茶,改贡
散茶。一向以
团茶龙凤饼著称的武夷
贡茶,在改制
散茶时,因其
制作散茶的技术落后,生产出来的
散茶品质低劣,走入了有史以来最低谷。
从清代周亮工的记载:“前朝不贵闽茶,即
贡茶亦只备宫中盏之需。”可以看出当时改制
散茶后,武夷茶处境的尴尬。
明朝中后期的某年,在采茶的季节,有一支军队路过于此,晚上驻扎于今天的桐木村,当地
茶农未曾见过如此动乱场面,当天已
采摘的茶青没有来得及
制作茶叶,第二天已经
发酵。
为了挽回损失,
茶农以当地马尾松干柴进行炭焙
烘干,并通过增加一些特殊工序,以最大程度保证
茶叶成份。制成的
茶叶运往镇上销售,本是无心之作的
茶叶,却受到大量茶客的欢迎与喜爱,也使得桐木远近闻名。
她飘扬过海,成为大洋彼岸的
下午茶的主角。正山小种
红茶繁荣于17世纪,1610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将正山小种海运至荷兰,很快在欧洲风靡起来。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带上正山小种和中国陶瓷
茶具作为嫁妆,英国
饮茶之风便由此开始流行,凯瑟琳公主也
饮茶被称“
饮茶皇后”。
美尤克斯《
茶叶全书》的“
茶叶年表”记述,1705年,爱丁堡金匠刊登广告,
绿茶每磅售十六先令,
红茶三十先令,
红茶的
价格大约为
绿茶的两倍。英传记作家玛丽返蓝尼夫人记当时茶价为
红茶二十至三十先令,中国福建省武夷山所产的正山小种,代表着当时最好的中国
红茶。
老茶师、英国人诺顿夸奖说:“喝这种茶胜过饮人参汤”。
英国17世纪著名诗人拜伦在他著名的长诗《唐璜》里写道:“我觉得我的心儿变得那么富于同情,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的
红茶;真可惜,酒却是那么的有害,因为茶和咖啡使我们更为严肃。”他称正山小种
红茶为武夷
红茶,给予富有文学浪漫色彩的赞评。
时至今日,正山小种因她独特的香气和滋味依旧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不仅如此,她还有很多新饮法,大家不妨试试:
❶ 牛奶
红茶:将
茶叶放入
壶中,用沸水
冲泡,浸泡5分钟后,再把
茶汤倾入茶杯中,加入适量的糖和牛奶或乳酪,就成为一杯芳香可口的牛奶
红茶。
❷ 冰
红茶:将
红茶泡制成浓度略高的
茶汤,然后,将冰块加入杯中达八分满,徐徐加入红
茶汤。再视各人爱好加糖搅拌均匀,即可调制出一杯色、香、味俱全的冰
红茶;
❸ 茶冻:白砂糖170克,果胶粉7克,冷水200毫升,
茶汤824毫升;先用开水
冲泡茶叶后,过滤出
茶汤备用;然后,把白砂糖和果胶粉混匀,加冷水拌和,再用文火加热,不断搅拌至沸腾;再把
茶汤倒入果胶溶液中,混合倒入模型(用小碗或酒杯均可),冷凝后放入冰箱中,随需随取随食。茶冻是在夏天能使人凉透心肺、暑气全消的清凉饮料;
❹ 泡沫
红茶:用
红茶、冰块、果酱、糖水,先用开水
冲泡红茶,过滤出
茶汤备用;用调酒器放入冰块至八九分满,加入糖水,再加红
茶汤,拧紧瓶盖、上下用力摇晃,利用冷热冲击下急速冷却的原理产生泡沫,摇至冰块溶化即可倒出饮用;
❺ 皇家奶茶:
红茶、清香型高品质高度数洋酒、方糖、牛奶,先用开水
冲泡红茶,过滤出
茶汤备用;用汤匙盛8分满加一块方糖,点燃方糖约一分钟倒入奶茶杯,加入已
冲泡好的红
茶汤,再加入大概4毫升的纯牛奶,搅拌均匀即可饮用。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