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顶茶从唐代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起被列为贡茶。每到春天茶树抽芽之时,当地县令便选择吉日,沐斋更衣,于上清峰上焚香跪拜。然后由僧人采摘茶叶、盘坐颂经、精心炒制。制成茶后,盛入两只银瓶内,入贡京城,供皇帝祀祖之用。
蒙顶茶的贡茶资格,自唐代一直沿袭到清代,长达千年。这样淌过漫长的历史长河,从未被遗忘,一直被皇室青睐,难怪被誉为“茶中故旧,名茶先驱”。
蒙顶茶的好,历史上不乏记载:唐宪宗元和年间《元和郡县图志》记载:“严道县每岁贡茶为蜀之最”;
公元816年,杨晔《膳夫经手录》记:“蜀茶得名蒙顶,于元和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顶”;
公元825年,李肇撰《唐国史补》中有“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
开成五年,唐文宗将蒙顶茶作为国礼赠送给高僧慈觉大师园仁,蒙顶茶传入日本。
明代时蒙顶贡茶制作技艺开始改为炒青,重色、香、味、形。所制黄芽、石花、芽白、雀舌驰誉全国。
李时珍《本草纲目》记:“真茶性冷,唯雅州蒙山出者温而主祛疾”。更有一句“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脍炙人口,长期流传。可惜的是,现在因为江滩扩大,古时位于扬子江心,极难汲取的中泠泉已经与陆地相连,仅是一个景观罢了。剩下蒙顶茶独负盛名,至今传诵。
蒙顶山常年阴雨连绵,云雾覆盖,气候和土壤条件都适合于茶叶的生长。种茶历史悠久,传说早在西汉时甘露普惠妙济大师吴理真“携灵茗之种,植于五峰之中,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其叶细长,网脉对分,味甘而清,色黄而碧”,故名“仙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