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青绿茶与《茶经》
在茶圣陆羽的著作《茶经》中,有对蒸青绿茶制作方法的详细描述:“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意思是说,将采摘来的茶青鲜叶,放在蒸汽中利用蒸汽的高温进行杀青,使鲜叶中的生物酶失活,然后将杀青后的叶片放在石臼中捣碎,再置于一个模具中将茶叶拍成饼状,取出后放在火上拷贝使其干燥,随后用竹签将茶叶饼穿起来,再封装好,于是蒸青绿茶就做好了。
当然,这属于茶叶制作步骤的简单叙述,而真正的制作过程非常讲究:比如,采茶制茶必须要选择一个晴朗的天气,阴天或者下雨为大忌;蒸汽杀青时,茶青温度与杀青时间要掌握好,过则熟,欠则生;将茶制成茶饼的时候,茶饼不能太实,也不能太虚;用炭火烘焙的时候,更是要控制好干燥程度,否则要么干燥程度不够容易霉变,要么干燥过度容易碳化……
蒸青绿茶的历史
陆羽总结前人经验,并通过规范化蒸青绿茶的制作过程,使得唐朝中后期开始茶叶的品质总体得到很大的提升。蒸青绿茶有“三绿一爽”的品质特征,即:干茶色泽深绿、茶汤浅绿、茶底青绿,茶汤滋味鲜爽。因此,在唐朝中后期蒸青绿茶非常盛行。
采用“蒸青法”制作绿茶的习惯,一直持续到宋朝,并于彼时达到了巅峰。据考证,南宋咸淳年间,日本高僧大广心禅师到浙江余杭径山寺研究佛学,将径山寺的“茶宴”和“点茶”制法带到了日本,日本的蒸青绿茶由此得到长足发展。从蒸青绿茶中,日本逐渐发展出具有其特色的抹茶、玉露、日式煎茶、碾茶、番茶等。其中尤以抹茶最为著名,现已成为世界知名的茶类美食,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粉丝拥戴。
但从明朝开始,由于朱元璋提倡散茶的政策,蒸青绿茶开始受到限制,而早在宋朝便已出现的炒青绿茶,在多年“不得志”后终于得到长足发展。一直到今天,炒青绿茶依然是绿茶市场上的主打产品,其产量远远高于其它三种绿茶。
由于对外贸易的需要,我国从80年代中期以来,也生产少量蒸青绿茶。目前中国的蒸青绿茶主要产于湖北、江苏,如湖北恩施的恩施玉露、当阳的仙人掌茶、江苏宜兴的阳羡茶。且相当一部分都是按照日本蒸青绿茶的工艺加工制作而成,然后销往日本,国内消费者基本很难见到。
蒸青绿茶的特点
由于蒸汽杀青温度高、时间短,叶绿素破坏较少,加上整个制作过程没有闷压,因此茶叶中保留了较多的叶绿素,蛋白质,氨基酸,芳香物质等内含物,形成了“三绿一爽”的品质特征,即色泽翠绿,汤色嫩绿,叶底青绿;茶汤滋味鲜爽甘醇,带有海藻味的绿豆香或板栗香。但其香气较闷带青气,涩味也较重,不及锅炒杀青绿茶那样鲜爽。
【结语】
目前蒸青绿茶的制作工艺已和现代化技术相结合,一般有选青,蒸青,粗揉,揉捻,中揉,精揉,干燥等工艺组成,其成茶品质相对过去有非常大的提升,相信如果古人品尝过现在的蒸青绿茶,也会由衷赞叹吧!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