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它的生长环境特殊,它的技艺繁杂,它的品种丰富。然而除了这些之外,岩茶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点,可谓“花枝招展”,那就是多到让人眼花缭乱的品种名。
你曾经在武夷岩茶各种命名规则中头晕吗?看这篇文章就对了。
我们先来看一个真实的故事,而且发生的时间就在前一周。
出差武夷山,深夜晚归。正欲回房抠脚,客栈前台小妹一声娇喘就过来了,“小哥哥,来喝茶呀!”
从眼光中明确地看出,小妹想推销茶了。也罢,正好多试一家的茶,万一有惊喜呢?果不其然,小妹掏出的是一泡武夷当家品种——肉桂。忍不住问了一句,“你家,有做什么本地的小品种吗?我想试试小品种。”
小妹顿觉卖茶有戏,很认真地回答:“嗯,我家本地小品种有啊!黄观音、金观音、梅占什么的都不错。”我皱了皱眉:“还有别的吗?”重点来了,小妹一脸天真烂漫:“有啊有啊,还有105啊,204啊……”
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还是喝肉桂吧。”
那么,问题来了——小妹究竟做错了什么,我要如此沉默?
这是一个有着数百近千名字的茶类
首先,我问的是“本地小品种”,而黄观音、金观音、梅占都不是本地品种,其中黄观音、金观音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以下简称福建茶科所)的研究人员上世纪后期培育的新品种,而梅占则是从闽南引进的。
武夷岩茶中那些多不胜数的品种名到底啥意思?我们来给你翻译翻译
小妹后面一句话就更让人尴尬了,因为“105”、“204”正对应的是黄观音与金观音在福建茶科所培育时的编号名。小妹把同一个茶换个名字又说了一遍或许自己还不知道……
腊面、粟粒,这是历史上的武夷茶名
而对于武夷茶本身的名字,历史上均有不同说法与变迁。据林馥泉所著《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记载,在唐代,由徐夤谢尚书惠腊面茶诗中得知,岩茶系“腊面”;在宋代,由苏轼咏茶诗即知,宋时有“粟粒”之称,还有龙团、乌馀,元代之石乳、京铤;明代之灵芽、仙萼之类。等等,多不胜数。
现在的武夷岩茶,有这几种叫法
只要谈及武夷岩茶,就有许多个名字让你迷失在逻辑中。你有时会听到“这是菜茶不是引进种”;有时会听到“奇种出名丛”;有时会听到“大红袍就是奇丹”,甚至有时你只能听到诸如“104、205”等一串数字编号……
我们整理分类了一下这些“名字”的来源,让你心里稍微有个底。
1. 以原生品种论:本地菜茶(武夷山本地原生有性繁殖树种,如大红袍、铁罗汉等)、引进品种(从武夷山之外引进的品种,也有人俗称外来种,如铁观音、梅占等)、新品种(由福建茶科所培育,如黄观音、金观音、黄玫瑰等)。
5. 以科研编号论:这里主要指福建茶科所培育的新品种代号,如黄观音就是105,金观音就是204。
陈郁榕老师也表示,在学术界上虽然没有小品种这个名词,但是如今在市场的推动下,这个称呼也是可以引用的。只是按照专业的理解,并不是如老百姓俗称的除肉桂水仙外都叫小品种,“能叫小品种的,我理解是必须为武夷山菜茶群体种花名。”
所以,我们还得详细解读它们的关系。
遥想当年,第一次听说武夷菜茶,还以为它是最低档的茶叶名称,后来发现错大了。其实武夷菜茶是武夷山本地原生有性繁殖树种的通称,在各种分类中,武夷菜茶这个系列都占据着一个重要的位置。
菜茶茶树有性繁殖的特性与武夷山千变万化的小气候,成就了它们各自令人惊奇的不同品质特征。这些长在正岩区域内又奇奇怪怪的菜茶品种,便被前人们称为奇种。
武夷山名丛数量过百,而在武夷茶树品种专家、高级农艺师罗盛财所著《武夷岩茶名丛录》中,共收录70个名丛。在茶语网与罗盛财交谈时,他说道:“其实我当时共收集了130余个名丛名字,但是通过严肃的科学检测,发现其中一些属于同种不同名,其余一些缺少相关材料,因此只收录70种名丛。”
303、506……那些神秘代号究竟是啥?
“现在肉桂和水仙,在武夷山主栽60%-70%,其中水仙却并不是武夷山原生品种。”罗盛财如此说道,“最早有记载的发现外来品种大量出现是1943年,当时林馥泉调查后发现,包括建阳的水仙以及安溪的许多品种在武夷山大量生根发芽。”
“其实外来品种如此多,像水仙一样遍布武夷山的并不多。对于茶叶来说,适合环境、适合工艺是非常重要的,外来品种不一定都能适合武夷山。一百多年下来,部分外来品种已经消失,留下的佛手、梅占、黄旦、乌龙系列等都控制在一定的种植程度内。”
在种质技术的推动下,福建茶科所科研人员运用人工杂交等方法,利用不同品种培育出一些品质稳定有特点,并适宜武夷山环境、工艺的优良性状新品种。这些新品种出现的时间大概集中在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末之间。
而这些新品种,为许多不熟悉岩茶的人留下了许多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神秘代号”,也就是品种编号。这里,为大家翻译一下市场上常见的新品种编号:105——黄观音,又名茗科2号、204——金观音,又名茗科1号、220——金牡丹、303——九龙袍、304——丹桂、305——瑞香、506——黄玫瑰。
9个解释,那些千奇百怪的花名从何而来
在武夷岩茶名字中,最有意思的还是各种花名。有一些或许你很熟,而更多的,大概是你听也没听过的,譬如:素心兰、绿独占、千层莲、老君眉、洛阳锦、出林素、正罗衣、步步娇、正唐梅……
武夷茶单株选育命名的工作,从宋代就已开始,郭柏苍在《闽产录异》中提到:“铁罗汉,坠柳条,皆宋树,又仅止一株,年产少许。”元代名丛有石乳,明代有白鸡冠,清代则有不知春、肉桂、木瓜、素心兰、老君眉、雪梅、红梅、大红袍、白桃仁等,清末民初则有水金龟。
据调查,仅慧苑一岩,就有830多个茶之花名。而这些花名的命名都是有规则的,在罗盛财《武夷岩茶名丛录》中总结了总共9个不同的命名方式。
1. 以茶树生产环境而命名的,如不见天、岭上梅、过山龙、石角、九龙珠;
2. 以茶树形态而命名的,如醉贵妃、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玉麒麟、一枝香、醉八仙;
3. 以茶树叶形而命名的,如金瓜子、金钱、金柳条、倒叶柳、向天梅;
4. 以茶树叶色而命名的,如白吊兰、红海棠、大红梅、绿蒂梅、黄金锭;
5. 以茶树发芽迟早而命名的,如不知春、迎春柳;
6. 以传说栽种年代而命名,如正唐树、正唐梅、宋玉树;
9. 以区别名丛分离类型而命名的,如正太仓、付独占、正芍药、正柳条、正玉兰、正蔷薇。
这些"花名"加上它们的特征再配以典故、传说显得韵趣横生,更显得武夷茶文化的底蕴丰富。
还是那句话,武夷岩茶难懂又好玩,而它名字那些事,一篇文章并不能完全道清。但至少对于它们命名的那些基础规则与知识,你爱它就应该去了解。
参考资料:
林馥泉《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1943年6月
《崇安县文史资料第四辑》,1984年7月
罗盛财《武夷岩茶名丛录》,2013年6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