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白茶(Camellia sinensis L.)又名徽州白茶,是指黄山茶树群体种因遗传因素和外界因素影响,导致体内叶绿素合成受阻而含量减少、芽叶色泽趋向白色(或黄白色)的一个变种。其干茶是以白茶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做形、烘干等工序加工制作而成,具有“色白如玉、外形细秀、叶片莹薄、冲泡后似凤羽、汤色明亮、香气持久、回味鲜爽、茶汤品质自成一体”的明显特点,有别于福建、广东、台湾等地采用多毫的鲜叶为原料,按照特殊加工工艺制成的“加工型白茶”(属中国六大茶类中的白茶类)。宋徽宗在《大观茶论》(成书于1107 年)中曾描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銙)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相关科学研究表明,白茶属低温敏感型品种,适宜于在气温相对较低和春季回温慢的区域生长。《大观茶论》文中所描述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正是白茶的生存环境。黄山白茶-徽州白茶
黄山白茶春茶芽叶呈玉白色,随气温升高和芽叶长大,叶色渐变黄绿、浅绿,夏秋茶均为绿色。黄山白茶鲜叶、芽白如玉、叶薄如纸,极富观赏价值;干茶色泽略显金黄、冲泡叶底、叶脉玉白、汤色明亮、香高持久、滋味鲜爽。黄山白茶-徽州白茶
黄山白茶的原种主要分布在新安江支流——巨川河沿线的长陔、璜田、街口等乡镇。新安江流域位于安徽省最南端,地处皖浙赣3 省结合部,流域内生态环境优越,野生动植物繁多,森林群落原始结构完整,被誉为“山水画廊”。其主产区的歙县璜田乡蜈蚣岭,主峰海拔890 m,茶园大多地处高山深谷,早晚云雾弥漫、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肥沃。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赋予了黄山白茶的傲人品质,加上当地茶农的精心管理,更造就了黄山白茶的卓尔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