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要给大家推荐一款好喝、有趣、铁青透翠、只采第二片叶、世界上唯一的单叶片茶——六安瓜片。
世界上少有的单叶片茶,特殊而有趣。
无芽无梗,茶味浓而不苦,香而不涩!
纠读音,六安瓜片,读六( lù )安,不读六( liù )安。
从历史上讲,“六”是皋陶后裔的封地。《史记卷二·夏本纪》中记载,帝禹“封皋陶之后于英、六”,这便是古六国的雏形。这里的“六”,不是数字上的“6”,而是指“六”这个地方。因为在古汉语中,“六”与“陆”是通假字,意思是“四周略高的陆地”,这也符合古六国的丘陵地貌特征。
而“六安”之名源于汉武帝。公元前121年,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谋反案发,二王自杀,汉武帝取衡山内六县、安风、安丰等县首字,别衡山国为六安国,封刘庆为六安王,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六安”之名由此而来,历代沿用。这里的“六”也是地名,所以应读“lù”。
像图中这种芽下第二片的“开面”茶叶就可以采了。开面的意思是叶子的“脸”刚刚打开,原来的芽尖“脸”是卷在里面的。
而现在当第一片叶子长出来后,采茶工人便先将其采下,这样第二片叶子便能长得更快,其余叶片依次进行采摘。
在六安当地流行这样的比喻:
第二片恰是二八少女,最是风华丰茂;
第三片是二十出头的姑娘,袅娜多姿;
而第四片已经二十七八的熟女,不过还是风韵犹存;
到了第五片叶子,是三十岁的少妇,自有她的味道在。
再往后,是薄暮之秋,风头不再。
叶片不像嫩芽娇弱,所以在炒青过程中,温度和力度都要远远胜于后者,炒锅达到100度高温,人手难以胜任,便只能借用高粱穗和节花帚作为翻炒工具,边炒边拍。
最值得一提的是六安瓜片最关键的一道工序,拉老火,整个过程只能用壮怀激烈来形容。
两个工人将烘笼在1000多度的炭火上抬上抬下,这样的动作要连续一百多次,与此同时,茶叶的香味会逐渐溢满厂房。
这款雨前特级瓜片的制茶师,足足有26年经验。精心制成的茶,茶干背卷顺直,起润有霜。香气清香扑鼻、浓郁持久,滋味甜美醇厚、回味甘甜。茶汤清汤绿液、圆润透亮。
抓一小把六安瓜片放到茶杯里面。这是一片片看似简单的微微蜷曲的叶子,没有芽,没有梗,干干净净,多少有点“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意思。
在滚烫的开水中,蜷曲的叶子苏醒过来,趁着热乎劲喝一口,“嘭”整个口腔被一到霸道的香气填满。这种口感征服了杯小茶的味蕾,激发喉咙涌出甘甜的滋味,舌尖似乎能滴下甘泉。
只采壮叶单片,几道火功烤制,这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这种种决定了六安瓜片的来之不易与无比珍贵。
这就是独特的铁青透翠,茶叶“挂霜色”是六安瓜片才有的工艺现象,六安瓜片是通过高温炭烘再加上特殊的“拉老火”环节使得鲜叶在高温下蒸发出水分和茶叶内有机物质,从而在干茶表面形成白霜颜色。如果做得越好,那么霜色越好,茶香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