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砖茶的前身是外形酷似圆柱的帽盒茶。明永乐年间,湖北羊楼洞茶区出产的茶叶为了降低运费、减少损耗和便于长途运输,于是改变了宋代以来用米浆将茶叶粘合成饼状的办法。采用先将茶叶拣筛干净,再蒸汽加热,然后用脚踩制成圆柱形状的“帽盒茶”。后来由于长途运输和储存的需要,“帽盒茶”被进一步改制为青砖茶。
17世纪末期(清康熙年间),湖南临湘羊楼司镇(注意别跟前文提到的湖北羊楼洞混淆了)所产老青茶数量多,滋味醇厚,当时主要由晋商在羊楼司设庄压制青砖茶。
清同治后期,临湘制造青砖迎来鼎盛局面,生产地点从羊楼司扩散到聂家市、路口铺、桃林五里牌等地,最高年产销曾达8064吨,同时还创造了湖南茶业应用机械的第一——聂家市一茶庄购进一套蒸汽压砖机,力图改进和发展青砖茶产销。
为什么盛极一时的湖南青砖茶后来默默无闻了?
1987年,湖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茶叶专家林睦华先生受命于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在当时的临湘茶厂,与茶厂技术人员在机械设备和加工技术都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利用湖南黑毛茶原料,历时近三年,于1989年成功创制了“9101”,一举填补了建国后湖南青砖茶的出口空白。
“9101”远销蒙古、苏联。在1989年至1993年之间,出口销售量共6700余吨,是当时湖南出口黑茶产销量上最高的,同时也创下了我国出口黑茶单品销量之最,至今没有被打破。因为“9101”的巨大成功,林睦华先生也因此而荣获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