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又称“岩茶”,主产区为福建武夷山茶区。武夷山悬崖绝壁,深坑巨谷。茶农利用岩凹、石隙、石缝,沿边砌筑石岸种茶,有“盆栽式”茶园之称。形成了“岩岩有茶,非岩不茶”之说,岩茶因而得名。根据产地不同,武夷岩茶可分为正岩茶、半岩茶和洲茶。
“
武夷岩茶”又称“
岩茶”,主
产区为福建武夷山
茶区。武夷山悬崖绝壁,深坑巨谷。
茶农利用岩凹、石隙、石缝,沿边砌筑石岸种茶,有“盆栽式”
茶园之称。形成了“岩岩有茶,非岩不茶”之说,
岩茶因而得名。
主要分布在牛栏坑、慧苑坑、大坑口、九龙窠、竹窠、流香涧、悟源涧等“三坑、两涧、两窠”及内外鬼洞(又称蜂窠坑)等地的
茶区。正岩
产区土壤含砂砾量较多,通气性好,利于排水;土层厚,富钾、锰,土壤酸度适中;岩谷陡崖,小气候条件好。
半
岩茶,亦称小
岩茶,品质稍逊于正
岩茶。分布在青狮岩、碧石岩、燕子窠等地的
茶区。土壤为红色硅铝质土,土层较薄,铝含量较多,钾含量较黏重。
洲茶
洲茶,品质又低一筹。产地主要是正岩和半岩区域之外的黄壤土茶地,及河洲、溪畔冲积茶地等。土壤中钙含量高。
岩茶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多以
茶树品种的名称来命名。
以菜茶或其他品种采制的,统称”武夷奇种“。
在正岩中选择部分优良
茶树单独采制成的
岩茶,称为“名枞”。各为
武夷岩茶中的极品,产量极低,极为珍贵。
三个区域茶品质有何差异?
正岩
产区所产
茶叶品质特征表现为岩骨花香,即“茶水厚重润滑,香气清正幽远,
回甘快捷明显,滋味滞留长久”,具有明显的“
岩韵”。半岩
产区和洲茶地所产
茶叶,“
岩韵”不明显或没有“
岩韵”。
有研究表明,正岩、半岩、洲茶地的土壤中的氮、磷、锰和有机质含量差异不大,但pH值、钾、锌、镁等微量元素及土壤的疏松度差异明显,直接导致了
茶叶生化成分的差异。
茶叶的品质不但与各生化成分总量有关,也与各成分之间的比例有关。
香气方面:香气物质总量呈现“正
岩茶>半
岩茶>洲茶”的趋势。不同产地的茶青,其香气成分中有相同的物质,也有独有的香气物质,且同一香气成分含量及比例不同,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山场特征。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