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误解一:名字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寿眉的出现也是如此。在福鼎产茶区,寿眉本名叫做"粗茶婆",是茶农的"口粮茶"。上山干活之前,煮上一大桶带到上,渴了就用舀子舀上一大碗,非常解渴。俗话讲,墙内开花墙外香。白茶渐热之后,粗茶婆这种农家口粮茶也被拿去卖,而且被追捧。于是有人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寿眉。
2、误解二:工艺简单
这是最大的误解。寿眉,虽然等级不如白毫银针、白牡丹,但是采制工艺却和它们一样复杂。要做一份好白茶,首先茶青要求很高: 最好是高山茶青。春天的高山茶青最适合做寿眉不是没有道理的,春天的茶青富含茶多糖,内质丰富。
在晾晒的过程中,讲究非常多,都是不落地竹笾,摊薄晾晒。 将茶青摊晒在竹笾上,要用手捧起茶青,在距离蔑丙50公分的高度上,慢慢抖落,然后控制厚度,不能超过5公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压折叶片,同时保持通风透气,利于水气挥发。
这还没完,如果太阳太烈,要移到阴凉处,等阳光温和了再拿出来晾。寿眉的整个制作过程不能少于96小时,有时候为了让茶叶达到储存的干度,甚至还有晾晒一个星期的,不然罕有珍品。看到这里,你认为做一份寿眉简单吗?
3、误解三:便宜
目前市面上,寿眉便宜的一大堆,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有句老话:一分钱一分货。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