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采摘
(2)采摘时间晴天一定要在露水干后开始采。从长期观察结果,以下午三时左右最好,但要以能赶到茶厂晒好青为准。
二、晒青(萎调)
岩茶晒青程度比其他乌龙茶晒青失水率要高。但也遵循宁轻勿过的原则,具体要看青晒青,看单天的加工量情况灵活掌握。
在日光条件下,应避免中午强光。气温以不超过42℃为好。采用加温度萎调也大多采用此温度。但当鲜叶完全处于动态情况下,加温温度可突破42℃,高达50-60℃以上,但不管哪个方式萎调,大多以顶二叶失去光泽,略呈下垂为准,尤其日晒鲜叶大多能散发出清香(不同山场有别)通常减重率控制在10-12%之间。
判断岩茶晒青(萎调)程度是否适度,在很大程度上,以制茶师傅的直接感觉为主。如香气的具体表现、失水情况和叶片变化,不同或同一产地因不同的耕作水平、不同的树龄和不同的采摘标准。在香气的表现上各不相同,水仙品种尤为明显。
三、做青(摇青、静置及鼓风)
做青是岩茶水仙初制过程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品质的高低和风格。
青间:空气一定要能通风流动。要一改过去那种密闭缺氧的状态,安装综合做青机的青间面积;设定二台机的应不少于20㎡。传统的手工青间也应有二分一的空间便于操作。有条件的可安装排气扇,吸湿机或空调机,创造良好的环境。
使用综合做青机装叶量为筒体的2/3为宜。偏嫩的鲜叶更应少些。在做青过程中,每机偏排操作程度一定要有先后,避免同时下机,以免造成不能及时付炒,导致发热和发酵过度影响品质。
水仙做青应掌握的原则
看青做青:主要看天气状况,如南风天做青速度要慢,北风天做青速度快,雨天主要调控青间温湿度。
无论传统或现代式做青,总的应掌握重晒轻摇,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多摇少做,老茶快做,嫩茶慢做。
在做青全过程中要做到“眼观、手摸、鼻闻”。
用眼看:叶片的形状变化、叶色变化、红边程度。
用手摸:叶片是否柔软,“萎调”“还阳”软硬交替的过程
用鼻闻:做青过程不同阶段,有不同香气的出现,每次青叶摇青前后香气变化程度,制作者应记住每一次香气特色,以保持水仙茶晒青时发出的香气浓度为最佳。
水仙做青时间一般掌握在8-12小时,青间温度24-26℃湿度60%左右。过高过低均不宜,使用综合做青机的静置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否则叶温过高形成筒臂“冒汗”。
四、炒青
炒青:目的是利用高温使青叶停止发酵并减少一定水份,使能揉捻成条索。手炒锅温度约150℃左右、投叶量0.5Kg,历时2-3分钟;机炒温度260-280℃,投叶量30Kg左右,历时5-7分钟,不论手炒、机炒,做青叶下锅时均要有噼啪响声为好,出锅时叶片柔软、手握能成团。切忌投叶量过多,炒青时间过长,出现炒青不均现象,具体要视做青叶含水量灵活掌握。
五、揉捻
由于岩茶水仙采摘成熟度多偏高,所以多采取趁热揉捻才易成条。传统的复炒复揉有这种作用,现几乎都采用机揉,通过加压揉出茶汁并使其成条,揉捻过程应边揉边加压,轻重有度,避免断碎或松散。但目前有的采摘后期青叶偏老,在揉捻时在同标准下,就不能达到同一效果。若能参照闽南乌龙茶做法,增加一次包揉,可明显提高成茶外形又不失岩水仙风格,效果非常好,这在岩茶产区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六、烘干
七、精制
审评归堆
目前岩水仙都以毛茶形式临时存在,(厂家先行品质归堆,然后复拣再进行筛分,分类,风选,最后打统堆烘焙至精茶(成品茶))。
审评归堆基本原则,以内质为主,外形为辅,目前内质多看重特殊香气为主,武夷水仙因其?土质、树龄、采摘度及肥培管理差异,表现结果较为敏感,所以同一水仙品质,在武夷茶区的慧苑岩、天心岩、水帘洞、马头岩等处的水仙的香气比较传统,有似花香。附近樟树的南乾综合农场三分场的下东坡,星村的巨口枫林,曹墩、黄村、桐木等地的水仙香气有些似粽叶香。洋庄吴三地的水仙有些似青苔味,所以每个厂家对有特殊香味的水仙都另堆加工处理,在市场上颇受欢迎。
烘焙原则,高香型茶叶烘焙温度一般掌握在120℃左右,以保持茶香本色为主;中档品质的水仙由于叶质都较厚,一般以中足火为好,保持滋味浓厚;一般品质的则宜中足火烘焙,温度掌握在150-160℃,要焙足焙透。武夷岩茶呈焦糖香,大多在精茶烘焙阶段形成。目前尚无明确的温度,及时间指标,依靠焙师傅经验掌握。
但不管岩茶烘焙采取哪种火温,都必须焙足干,含水量控在5%以下,只有这样才能使岩茶(水仙)达到香久益清,味久益醇,性和不寒,久存不坏。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