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一款白茶能否长期保存
时间:2023-12-09来源:小陈茶事 作者:村姑陈浏览:
次
经过多年收藏的白茶,内含物质发生了变化,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增加,为白茶的降三高、抗氧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加上茶友们对老白茶独特醇厚感的喜爱,更让老白茶多了几分竞争力。
经过多年
收藏的
白茶,
内含物质发生了变化,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增加,为
白茶的降三高、抗氧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加上茶友们对
老白茶独特醇厚感的喜爱,更让
老白茶多了几分竞争力。
这样一款越存越好的茶,有什么理由不喜欢?
新手想存茶,又要怎么判断
白茶是否真的可以存放那么长时间呢?
关于哪些
白茶值得长时间存放的话题,值得再次认真讨论。
一款
白茶,想要扛得住岁月的考验,最重要的不在于
茶叶的品质要有多优异,也不是外形要有多优美,最为重要的是成
品茶的干度一定要足!
在果胶标准中,已经对
白茶成
品茶的含水量做出明确规定,要控制在7%以内才符合标准。
但要让
白茶保存的年限更长,那么这含水量还要更低,控制在3%-5%以内为理想值。
只有含水量控制好,才能让
白茶在漫长的时间旅行中,实现自我的升华以及品质的蜕变。
若含水量不达标,或者是高于7%的标准,短时间内喝完是没有问题的,但时间就了,
茶叶容易从内部出现返潮的情况,这样就容易使其变质,失去了长时间存放的价值,就失去了饮用的意义。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多年存茶毁于含水量不达标的
白茶。
既然我们知道
白茶含水量要达标才行,但这含水量是否达标,我们怎么知道?
在
茶厂,都会有专门的仪器用来测量
白茶的含水量,经过抽样调查的方式,从而确定这批
白茶的含水量是否合格,若不合格,则要重新低温
烘干,以控制好含水量。
但对于我们这样普通的
喝茶者来说,花上几千元去购置一台机器测量含水量,显然是不现实的。
茶友们也别慌,含水量达标的茶,是可以用手感受的。
我们可以抓一把
茶叶,用手感受其状态,在抓茶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听到清脆的沙沙沙声响,感觉有些踩到枯叶的感觉,会感受到清脆感。
取一根
茶梗,用手轻轻掰断,看这掰断的难以程度,如果
茶梗很轻松就这段了,且断声清脆,则含水量达标,同时再用手指捏捏叶片,是否也容易破碎,如果轻易就碎了,则含水量足够。
这种难以程度,可对比大家捏薯片的力度,买一包薯片,感受一下其破碎需要的力度即可。
所以,想要自己买到的
白茶能够长期存放,含水量合格才是第一关。
若您对
老白茶的要求不仅仅是满足能变老,而是要得到一款高品质的
老白茶,那么除了含水量要达标之外,这
白茶的品质也要严格把关。
这一点也很好理解,只有
新白茶的品质足够好,才有可能得到品质好的
老白茶。
若
新白茶品质不好,即便存上十几年,也不会突变成品质优异的好
白茶。
最简单的一点,我们可以挑选高山
白茶。自古高山云雾多出
好茶,这是一个既定的事实,改变不了的。
因为
白茶高山茶概念的火热,也有不少的茶掌柜会谎报自己
茶叶产地,篡改海拔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儿了,有的茶掌柜,居然说太姥山的海拔有1200米(实际最高的主峰只有917.3米)。
如果您也遇到了这样的“高海拔”
白茶,可要长个心眼了。
最简单的一点,高山
白茶会有独特的鲜爽感,这种鲜爽的滋味如雨后的芭蕉林,是清爽的,干净的,清新的;又如同春笋般有着独特的香气,清新自然,喝一口
茶汤,随即便有了“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的感觉。
除了有独特的鲜爽气,高山
白茶的
茶汤还有这独特的清润感,不会有浓烈的苦涩感,也不会寡淡无味。
高山
白茶的
茶汤,是醇的、稠的、滑的、柔的、软的、绵的,若您喝到的高山
白茶,没有这样的滋味特点,那就要注意了。
如果茶友们幸运地买到了一款品质极好的
新白茶,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它成功华丽转身成为
老白茶,那保存工作可一定要做到位,稍不注意,
新白茶可能就淘气了,就变不成优质
老白茶了。
在
白茶保存中,一定要注意避光、干燥、无异味、阴凉保存,不可将
白茶暴露在强氧、强光的环境中,否则
茶叶是很容易就变质的。
如强光环境下存
白茶,会让
白茶中的物质分解,从而变质失去原来的滋味;
而高温环境下,也会让
白茶失去了原有的风味,
茶汤变得寡淡无味,同时
白茶也不可与水分直接接触,否则
茶叶吸收了水分,也容易发生变质的情况。
在日常存茶中,我们可以结合塑料袋和铝袋,进行组合包装,最大程度隔绝异味、水分、光照等因素,同时将
白茶置于一间干燥、无异味、阴凉、适当通风的屋子里,
白茶便可以实现后期的
转化。
一款
白茶能够成功蜕变成
老白茶,这3个因素必不可少。
3、保存工作一点也不能落下
做到这3点,我们便收视
好茶桌,清洗好
茶具,准备迎接一场饕餮大餐吧!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