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工艺
有个前辈曾说“把茶喝好比喝好茶重要”,这句话说得一点都没错,而想要把茶喝好,就不得不从制作工艺说起,工艺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了解茶先了解其背后的工艺,茶味形成的缘由,这样在喝茶时就能够有更细致的体会。
这两种六堡茶各有特色,农家茶滋味丰富,厂茶温润醇和,没有哪个好喝、哪个不好喝之说,完全凭自己的口味喜好去选择。
如何喝懂一泡六堡茶?六堡茶入门第二篇(上)
六堡茶是后发酵茶,相比于没有发酵的绿茶和全发酵的红茶,它的制作工艺更为复杂。主要分为两个阶段:毛茶与精制。毛茶指的是茶青摘下来后的初制阶段,具体是:采摘→杀青→揉捻→堆闷→复揉→干燥,每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稍微有不到位的地方都会影响到茶叶品质,在这个过程制作出来的毛茶,再经过手工挑拣掉碎末、老叶,就是农家茶(传统工艺六堡茶)。
如何喝懂一泡六堡茶?六堡茶入门第二篇(上)
如何喝懂一泡六堡茶?六堡茶入门第二篇(上)
简单了解不同发酵程度的特点:
轻发酵——香气高扬、滋味鲜爽、略带青涩味
适度发酵——香气沉稳,滋味醇厚,新茶略带堆味
渥堆常见的缺陷:
发酵不均匀(堆温过低,翻堆不均匀)——香气味道不纯净,夹带着酸味
二、识香
如何喝懂一泡六堡茶?六堡茶入门第二篇(上)
我们喝茶最先感受的部分是香气,人们会用某个花香或其他食物的香气来描述某种茶的香气,是因为这种香气在某个品种上比较集中,所以才有了约定俗成的“客观描述”,但要知道,任何特征的香气描述,都是带有主观性的,并且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不同人理解就有不同意思,所以很难具体地去形容一种茶的真正香气特点,若你没喝过,也只能靠想象去感受,这就很有可能会产生误区。
例如,描述六堡茶香气用得最多形容词应该是陈香了吧?都说它像老木头房子的味道,而老木头房子到底是什么味?该如何去分辨?还有槟榔香,槟榔有干槟榔,有湿槟榔,不同地方的槟榔味道也不一样,有些未接触过槟榔的茶客冲着对槟榔香的好奇买回去对比,结果发现跟自己想象的有差距,最后陷入是自己味蕾问题,还是茶的问题的困惑。
所以这类模糊性的描述词不适合新手作为购茶的依据,只能是起到一个参考学习作用,让你对它有个大致印象:喔?原来是这个香气特征。
如果遇到了却说不出是什么香型,不要紧,尽量记住它,通过多次的品饮形成记忆,你的大脑不断收集着各种香气,搭建起一个体系,从而喝到一款新茶时也就容易迅速做出辨别。
1、六堡茶的常见香气:
厂茶新茶香气弱,多为甜香,熟果香等;
2、香气的表现方式:
不管是哪种表达方式,茶香都必须要做到清透纯净,闻起来舒服没有其他杂味,才能算是一款香气不错的茶。香气是足还是弱,持续时间长或短都能作为评一款茶的香气指标。
三、滋味与口感
不知大家是否发现,不管是通过书籍还是网络查询某个茶的资料,都能看到类似鲜爽、醇厚、顺滑、甘甜这些描述词,好像任何茶都可通用的一样,看上去没毛病,不过讲真,这类词汇显得太官话了,不够严谨,对新茶客学习意义不大,要严谨就得具体茶叶具体对待。
同样是醇厚,在不同茶身上的品饮感受是不一样的。例如,不能用农家茶的醇厚与厂茶的醇厚相比,比较下去肯定是后者更醇厚,工艺不同,没有可比性。而厂茶普遍给人一种醇厚的滋味印象,可这是在制作工艺到位的前提条件下才有的结果,若制茶有欠缺,也会出现单薄、淡而无味的情况。所以看书籍、网络上的理论知识,不如自己用舌头去体验,实践方能出真知。
先说正常的部分,不同的品种,不同的工艺,不同的陈化阶段都有它独特的味道。
1、正常的味道和口感
品种
茶叶品种的味道,这个味道是独有的,可能你在喝某个品种的时候,会感觉像另外一个品种,但要知道,这只是相似,并不会完全一样。举个例子,六堡群体种做的农家二白茶,感觉会和越南河江茶相似,但细细品味,两者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年份
不同年份的六堡茶,表现出来的味道也不同,以新制熟茶来说,茶汤有轻微的堆味和水味,属于正常现象,发酵偏轻的,会有豆青味;发酵充分的,无论在闻香或者品饮的过程中,会有一种淡淡的果香味(一种类似成熟水果的味道),滋味比较纯正,没有酸味或者中药味;在经过若干年陈化后,堆味和水味慢慢散去,会出现木质香味,年份更长则出现药香,茶汤浸出物变多,茶汤的厚度、滑度、润度、甜度会变得更好。新制农家茶由于发酵轻,会略带苦涩味,这种苦涩味是茶叶中的茶多酚含量较多的一种表现,苦涩味的去除,一般需要经过5年以上的自然陈化。
季节
以上四个方面,工艺、年份、季节容易识别,而品种需要一定经验基础,资深的茶客可以仅从滋味判断出一款茶到底是桂青种还是六堡群体种,是广西大叶种还是越南河江茶。建议新茶客先从分辨工艺、年份开始学习,能把二者区分清楚就已经很不错了。
2、不正常的味道和口感
苦
喝茶会感觉到苦,通常有几种情况:
一种是茶叶泡浓了带出的苦感,每个人口味接受度不同,有的茶泡浓了,重口味的人喝起来觉得刚好,而口味清淡的人或许就会觉得苦;
一种是品种自身的苦味:像农家茶新茶,因品种自身特性原因,滋味给人感觉浓烈,茶味有劲,加上内含物丰富,味道就比较重,自然会形成一种苦感,但这跟茶叶品质无直接关系。茶叶采摘得太嫩,嫩叶含苦涩物质多,比如咖啡碱,做出的茶往往略带苦底;夏暑茶的茶味比较重,做出苦涩水的概率比较大,也是因为夏暑茶所含咖啡碱比较多。
涩
茶叶中茶多酚的多少决定涩味的强弱,一般来说,新茶比老茶涩,发酵轻的茶比发酵重的茶涩。很多人喜欢把苦涩连在一起说,苦是味道表现,涩是口感表现,不可混为一谈。茶汤入口咽下后,舌头有麻、粗糙的感觉,那即是涩。
酸
3、如何识别?
一小口茶汤进入口中后,不急着咽下,含在舌尖,舌头稍上抬,嘴唇微微张开往里吸气,让茶汤在舌头上翻滚转动,使茶汤在口腔中激荡。这个技巧不仅可以呈现出茶汤滋味的细节,还能够辨别出茶汤是否苦涩、苦涩感的轻重,以及茶味是否带酸,这些都是可以体会到的。
其他常见的杂味
馊味:初制时候堆闷不当,形成一股像隔夜茶的味道
4、小结
六堡茶由于是后发酵工艺,再加上有“越陈越香”的特性,注重香与水的平衡,香要有,茶味要足,至少要纯净无杂味,在顺滑的基础上再谈茶汤的单薄、醇厚、绵柔、黏稠等等。如果你分不清或者体验不出这些感官,条件允许下,可拿两款六堡茶对冲,准备两个盖碗,一样投茶量,沸水冲泡,一样出汤时间,这样就会更加明显。
四、识叶底
有些茶客对六堡茶后发酵工艺还不是那么理解,什么叫后发酵?一般在杀青之后进行“发酵”生产的茶类为后发酵茶,黄茶,黑茶(六堡茶),普洱茶都属于后发酵茶,农家六堡茶的“堆闷”工艺和黄茶的“闷黄”工艺接近,新制的农家六堡茶发酵程度最轻,叶底呈黄绿色或黄色,而厂茶经过了30-60天的渥堆,发酵程度深,叶底呈黑褐或红褐色。
叶底颜色由浅到深:青黄→青褐→红褐→黑褐→黑
叶片偏大,按压叶底感觉粗糙,看起来粗老,不够细腻,说明采摘时采老了。茶叶采得老,制作出来的茶味会单薄些。叶片偏小,说明茶叶采嫩了。采得嫩的茶,茶味比较足,容易制出苦水。叶片的大小也要根据具体品种来看,如大叶种本身叶片就是大的,而中小叶种则小一些。另外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六堡茶允许一定程度的含梗量,适当的茶梗会使茶汤甜度和耐泡度更好。
如何喝懂一泡六堡茶?六堡茶入门第二篇(下)
五、其他细节
六堡茶干茶迷惑性比较大,例如:干茶表面有一层白色的,有可能是老茶自然形成的白霜,也有可能是受潮发霉;市场绝大部分的六堡茶,都是大箩紧压茶(30kg)分装的,在大箩紧压茶分拆的时候,难免会出现碎末,茶叶折断的情况。所以,六堡茶有少量茶碎,是正常现象,不能仅通过条索的匀整度,来判断一款六堡茶的好坏。
对于新茶客来说,干茶主要看颜色,大致判断一下茶的年份,再看洁净度,有无异杂物就够了。
汤色由浅到深:黄绿→黄→红黄→红→深红
如何喝懂一泡六堡茶?六堡茶入门第二篇(下)
耐泡度指的是茶叶冲泡次数,这个其实很难有个标准,因为它与投茶量、茶具、冲泡方式紧密相关。投茶量多,冲泡次数自然增加;不同茶具、容量大小以及出汤快慢也会有影响。但凡事都有客观,正常方式冲泡六堡茶,七八泡没问题;如果两三泡之后,茶味就断崖式下降,那就要考虑品质的问题了。
结语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