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深山无人识,手工采造谁人知,晒得天工醇品厚,闻香品蜜醉如痴。
还记得去年春天,在
勐宋的
茶山里做完晒红,下山时已是晚上9点多了,虽然窗外下着雨,山坳里又起了雾,但丝毫没影响我们三个人喜悦的心情。
闻着清新醉人的
茶香,我们满心感激一路欢唱,那情景,犹如昨日,喝过这款晒红的茶友们,对她的味道肯定还记忆犹新。
因为去年是试做,量很少还未到年末,基本就已分享完。
不少茶友来寻她,我们也只能与您一起期待今年的春天终于等到三月细雨润万物生。
散落在凤庆大山深处的
茶树开始发芽,在等待
制作三月生的间隙与王师傅商量,可以先采一些近处的茶青来做晒红。
制作晒红的这些
茶树生长在,海拔1800米-2000米的大黑山里,因为雨量充沛,周围植被茂密,
茶叶内含物质丰富所以更加适合做晒红。
熟悉的味道扑面而来,笔者知道,从去年喝到第一口晒红的时候,就与她有了一场君子之约,相约在云南春天的阳光里。
凤庆大山层层叠叠,似乎永远绕不出去,群山之中,有一处名为香竹菁的小村寨,村子的山坡上,有一颗被称为“茶祖”的古
茶树。
要四五个人才能合围抱住,据推测香竹箐古
茶树,树龄在3200年以上,3200年当这颗树萌发的时候,中国还处于商朝末期。
算起来,它比商纣王还年长近100多岁,比孔子大近700岁,1000多年之后秦始皇才出生。
1937年的秋天,冯绍裘先生,将现代机制
工艺引入云南,选取凤庆优良的大叶种
茶树鲜叶,经
萎凋、揉捻、
发酵、
烘干,等工序制成
红茶。这便是我们熟知的“
滇红”。
“
滇红”茶一经问世,就成为出口创汇的战略物资,用实业救国的实际行动,支援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吨“
滇红”茶可换回十吨钢铁。
对国家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于是凤庆也被誉为“世界
滇红之乡”。
太阳的味道:晒红
晒红,顾名思义,是日光晒出来的。
不经焙干的
红茶,
自然发酵,日光干燥,有独特的太阳味,幽香内敛,犹如茶中君子,令人爱不释手。
得益于独特的日晒
工艺,晒红突破了一般
红茶,有限的保质期,刚做好的它,像略带一丝青涩的少年,过好仓储的
转化,香气口感都会有质的飞跃,具有
越陈越香的特点。
高温烘焙在于,以高温来破坏酶的
活性,制止多酚物质的
转化,极大程度的,激发
茶叶中良好的香气成分。蒸发水分,紧缩条索,这就造就
红茶茶汤红亮,高而浓的香气,和口感的甜厚。
而晒红,则是在干燥工序上,采用自然日光干燥,有别于高温烘焙的是,日光干燥,保留了,
茶叶里的部分
活性物质,凭借大叶种
古树的内涵优势,它还具有持续性的成长能力。
从口感上来讲,虽然烘焙型
红茶的香气高扬,滋味浓烈,但对于常年
喝茶的
老茶客而言,反而变成了缺点。
原因就是,太多的人工干预,让它变得不再“天然”。而晒红恰恰相反,香气不浓烈而是清幽,
汤色不重却通透油亮,口感更是甜润清冽,还能
回甘生津,并且还具有陈化的资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