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茶叶茶库 > 其他茶类 >

为什么是绿茶最先诞生,而工艺最简单的白茶最晚?

时间:2019-05-05 14:53来源:见识茶会 作者:佚名浏览:
为什么是绿茶最先诞生,而工艺最简单的白茶最晚?
说到1998年版的《中国茶经》记录了150多种绿茶。看似琳琅,实际绝大多数都是按地名来分,滋味差异不大。
 
茶树种类、采制季节、种植环境、采摘部位之外,滋味差异主要源自制作工艺。绿一开始就杀青了,没有氧化,所以大部分绿茶滋味都差不多。
 
实际上相比较红茶、青茶(乌龙茶),绿茶香气滋味都寡淡许多。绿茶香气物质有100多种,红茶超过300种。
 
制作工艺以武夷岩茶(青茶之一)最复杂,以白茶最简单。现在以繁复为美,各种茶类都有“大师”,即使白茶,也会声称工艺有多讲究,多精细。
 
省去冗余的步骤,总结个极简说明:
 
第一组
 
绿茶:杀青、揉捻、干燥
 
黄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
 
黑茶:杀青、揉捻、渥堆、干燥
 
第二组
 
白茶:萎凋、干燥
 
青茶: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
 
红茶:萎凋、揉捻、静置氧化、干燥
 
第一组都没有萎凋,鲜叶都要先杀青。萎凋是指鲜叶在日光下或人为加温,使其初步氧化。
 
第二组都有萎凋,氧化程度从轻到重。
 
制作工艺都有科学解释。
 
对于萎凋的茶类(第二组)而言:
 
萎凋、做青是为了氧化生成芳香类物质、可溶性糖、氨基酸,从而高香、回甘、鲜爽。
杀青是为了终止氧化,使香气滋味定型。
这样一来,工艺可以简化成两步:
 
产生滋味、固定滋味
 
对于不用萎凋的茶类(第一组)而言:
绿茶的杀青是为了防止氧化,保持外形与茶汤鲜绿。青草的味道也被固定了,所以大多数绿茶有“青味”。
 
黄茶的闷黄让叶绿素分解,叶黄素显色,黄茶没有绿茶好看,但“青味”散失,多酚类化合物经过非酶促氧化,茶汤口感更香醇甘甜。
 
黑茶的后发酵,也许是偶然发生。黑茶刚开始是绿茶工艺,原料大多粗枝大叶,被紧压成砖、饼卖给藏(吐蕃)、蒙、俄等。运途遥远,茶叶发酵变色,苦涩降低,茶汤红浓、稠厚,适合煮沸加奶。渥堆是人为模拟并加速这过程。
 
六大茶类的制作工艺也藏着茶类发展的线索:
 
完整保留了绿茶制作工艺的黄茶、黑茶,肯定是后来出现的;
有萎凋工艺的茶类,也许是鲜叶没有及时处理的“无心之得”;
青茶是在绿茶工艺之前“嫁接了”氧化,而红茶用更“暴力”的方式(揉捻)来促进氧化,也许青茶诞生时间比红茶更靠前。
 
在揉捻和氧化后做类似于杀青的操作,
 
这是红茶保有绿茶制作工艺的证据
 
大茶类工艺传承关系看来已非常清楚,但有逻辑上的bug:
 
“杀青”和“萎凋”,显然是前者的人工干预更多。
鲜叶不及时处理应该是常有的事,特别是发现茶树、发现茶叶功效之初。
同理,碰撞(做青)、挤压(揉捻),储存(后发酵),都应该比“杀青”更容易自然发生。
 
“六大茶类”只是茶叶发展历史的片段,可以称为“技术流”。茶叶发现之初,人们会怎样自然的利用茶叶呢?
 
首先是“咀嚼”。现在云南的少数民族比如布朗族、佤族保留了生吃茶叶的习惯。老挝北部的拉棉人部落会直接咀嚼发酵后的茶叶。
 
吃得多,刺激也大。李时珍开出的“治疗茶癖(过度饮茶)”的药方是“吃三鞋茶叶”。
 
柔和的做法是直接拿鲜叶“泡水”。或把茶当菜,煮着吃,烤后喝。
 
“茶生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唐《蛮书》
 
流传到现在,保有擂茶、凉拌茶、烤茶等等。
 
茶叶采得太多了,储存起来不可避免的氧化发酵。
 
比如景颇族将煮过的茶叶放进坑里发酵。缅甸也有类似做法,发酵后的茶叶,浇上油,和鱼干、蒜一起吃。
 
上面的例子都有共同点,发生于现今中国的南方,延到东南亚,多为少数民族的传统。说明这一块地方与茶的出现有重要关系。
 
中国的云南,发现的野生茶树多,树龄长。加之中国茶长久以来主导世界,中国为茶的发源地是自然而然的事。
 
但在1824年,英国人在阿萨姆发现了野生茶树,1838年又声称在印度多处发现野生茶树,宣称茶并不原产于中国。
 
中国到底是不是茶的发源地?下回再说。
(责任编辑:品茗在心)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多酚类化合物 六大茶类 武夷岩茶 茶汤口感 氨基酸 多酚类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白茶工艺:简约不等于简单
白茶工艺:简约不等于简单
白茶的制作工艺特别
白茶的制作工艺特别
普洱茶按照制作工艺分类
普洱茶按照制作工艺分类
江苏省连云港市 改良工艺演绎
江苏省连云港市 改良工艺演绎
日铸雪芽的采制工艺
日铸雪芽的采制工艺
信阳毛尖茶叶机械制作工艺
信阳毛尖茶叶机械制作工艺
陶瓷工艺品的特色
陶瓷工艺品的特色
陶瓷工艺品的发展历史
陶瓷工艺品的发展历史
陶瓷工艺品分类介绍
陶瓷工艺品分类介绍
浓香型铁观音工艺的传奇故事
浓香型铁观音工艺的传奇故事
紫砂壶的这些工艺装饰
紫砂壶的这些工艺装饰
铁观音制作工艺的特点
铁观音制作工艺的特点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