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归得,鬓将老,付与杯中绿。
宁静致远,方得始终,我是林方致。
处暑刚过,白露还会远吗?大家心心念念的白露茶就要上了。
昨儿台风白露登陆闽南,朋友圈里的南部茶商同行都做好防灾准备,毕竟被雨水浸泡过的茶叶,基本等于报废了。台风过境会带来连日的暴雨很容易让茶仓里的湿度徒然赠高,加上过境后的气温升高,存储的茶叶极易受潮发霉。
市场上经常听到的新工艺白茶,是有特定标准的,是指1968年福鼎白琳茶厂,为适应我国港澳市场需求,在原有工艺基础之上,增加轻揉捻工序,创制出的新工艺白茶。并不是所有新加工技术做出的白茶都叫新工艺白茶,在传统工艺上有创新的,只能叫新加工技术白茶,比如萎凋槽工艺、复式萎凋工艺做出的白茶就不是新工艺白茶。
缘何现在几乎销声匿迹?
诞生的由头:当时我省白茶在港澳市场受台湾白茶冲击,无法销售,要求制造一批质高、价低的低档白茶来打退台湾茶商占领的市场。所以一开始新工艺白茶取名为“仿台白茶”,后改为“仿白”、“轻揉捻白茶”、最后改名为新工艺白茶,也称新白茶,沿用今天。
但是,新白茶在揉捻的过程中,也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茶的活性,在后期转化过程中,时间再久也难改变它已经定型的口感,所以新工艺白茶可以保存,但口感并非越存也好,一般来说,新工艺白茶在第5-7年,品质达到最佳,10年之后滋味就逐渐变淡了,这与我们常说的传统白茶越放越好这个陈茶属性就差之甚远了;其次保健价值也没办法跟同期传统工艺白茶相比。
工艺上的区别
白茶新叶加工只经萎凋与干燥两道工序,具特有的外形色泽,叶态及相位,主要是在萎凋过程中形成的,由于长时间的萎凋引起内含生化成分的复杂变化,加之鲜叶原有的特点,从而形成满被白毫色泽银白光润,具有清鲜毫香和清甜滋味。
原料上的区别
除了工艺上的区别,新工艺白茶与传统工艺白茶在采制的原料上也有不同。新工艺白茶一般采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等茶树品种的一芽二三叶和对夹二三叶加工而成,原料嫩度要求相对较低,它的茶青要求为低档的牡丹和寿眉、贡眉。
外形上的区别
新工艺白茶初制时,多了一步轻揉捻的步骤,所以外形有一定的卷曲,叶张略有缩褶,不像传统工艺那样舒展。所以干茶多是半卷条形,色泽也会暗绿略带褐色。而传统工艺白茶的干茶叶张都较大,较为舒展,呈现出自然的干叶状。
滋味上的区别
- 做旧白茶-
在白茶做旧的手段中有一种是加水揉捻以加速发酵,通常正是因为做旧的白茶使用了这种手法,才会被部分商家理直气壮地说成“新工艺白茶”。真正的新工艺白茶,的确是以轻揉捻为特点而与传统工艺白茶区别开,但新工艺白茶在轻揉捻的过程中,是不需要给茶叶加水的。
陈化上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