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品质好不好跟白茶碎不碎并无直接关系。直接跟白茶品质挂钩的是制作白茶时的工艺把控程度、是否为核心产地、还有很关键的一点是仓储。而白茶易碎的其实是因为在萎凋过程中水分蒸发导致的所致,试想一下秋天的叶子,基本已经是百分百的丧失水分,一碰就碎,而白茶的叶片水分在萎凋时已经是控制在了7%左右,近乎和秋叶差不多的失水程度。这也是导致白茶的易碎的原因。
经常喝白茶的茶友一定会注意到白茶的一个“小秘密”。
不论是压制成饼状的饼茶,还是成箱存放的散茶,启封后,总会或多或少地发现一些碎末。尤其是一芽二三叶的白牡丹,或者三四叶的贡眉,以及一些存放多年的老寿眉,这些叶茶类,看过去就像是风干的树叶,轻盈脆弱,很容易就叶梗破碎。
一些茶友看到这,往往心生涟漪,内心里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给这茶叶贴上品质不好的标签。
问题在于,白茶叶片破碎真的是品质不好的表现吗?
如果你想当然这么认为的话,那就不免有点以偏概全了。
我们知道,一款茶叶的外在品相非常重要,就像一个人长得好看与否,有时候往往给人的第一印象就能够直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但,大家也千万别忘了,“人不可貌相”这句古话。
事实上,白茶叶片易碎属于正常现象,有其天然的内在与外在因素。
本身,白茶制作时不揉不炒,经日光萎凋后,再进行文火烘干,这是一种最接近自然的加工方法,茶叶叶脉走水比较快,水分蒸发的速度也比较快。一般成品白茶的含水量控制在5%-7%之间,比国标规定的8%还略低。
相反,制作成针状的白豪银针,即使干度比较低,由于茶形紧结成圆针状,茶叶接触面积小,茶叶的受力面积自然就比较小,也就比较不容易破碎。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款白茶的叶片易碎,恰恰说明了这款茶的含水量是达标、合格的。
这也为白茶后期的储存,陈化后口感、滋味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知道,茶叶就像是长着一颗玻璃心的女孩子,时刻对周边环境的变化保持着非常高的敏感度。
干度不够的白茶很容易在后期的存储中受潮而导致品质下降,甚至是发霉变质。
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手中的白茶叶片呈破碎状时,那不一定是坏事;当然,如果出现大面积的破碎,则说明这款茶在制作与储存中存在很大的问题,且不论茶叶的品饮价值,其茶叶的经济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但,如果你发现自己手中的白茶竟然叶片完整,毫无破碎,那也得反思一下,是不是制茶过程中,制茶师傅偷懒,而导致茶叶含水量过高呢?